關鍵字:控制病情
-
秋蟹季節到! 過敏族不忌口小心全身發癢成「加菲貓」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707皮膚科陳冠宇醫師表示,過往只要到了秋蟹季,診間前來就診的病患數明顯增加,一問之下多半是因為受不了美食誘惑大啖秋蟹,使得皮膚敏感的患者如蕁麻疹等症狀加劇。因此特別提醒,若有過敏病史或為蕁麻疹患者,在大啖秋蟹前,建議可參考過敏原檢測。 -
父子下背痛竟是遺傳疾病 僵直性脊椎炎積極治療可恢復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936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林理信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20至40歲的年輕族群,男性是女性的3倍,是一種全身性發炎疾病,一旦發病就是終生疾病。臨床上約有7成會出現下背痛典型症狀,頸椎、胸椎及腰椎都可能會被侵犯,只要持續治療減少脊椎及關節破壞,就可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
細胞環境決定疾病生存條件 細胞間質療法翻轉不良體質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552人之所以老化,也是受到細胞間質環境的影響,而細胞間質療法就是針對細胞所處的環境進行正向改變。 -
久坐不動小腿腫脹千萬別大意 深部靜脈栓塞嚴重恐致命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918新竹台大分院急診室陳憲青醫師表示,深部靜脈栓塞 (Deep Vein Thrombosis) 指的是血凝塊(即血栓)在深層靜脈形成,阻礙血液回流,造成靜脈血管發炎或患肢的肢體腫脹疼痛,大多發生在下肢的脛骨靜脈、膕靜脈、股靜脈與髂靜脈。 -
嬰幼兒溫和用藥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2歲前是治療黃金期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986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幼兒時期,長庚紀念醫院皮膚部一般皮膚科副主任施一新醫師表示,相較於成人,嬰幼兒的皮膚更加脆弱且敏感,家長更容易擔心長期使用類固醇帶來的副作用,目前已有較溫和的外用非類固醇藥膏,可第2線使用於異位性皮膚炎的短期及間歇性長期治療,提供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用藥新選擇,遵從醫師指示持續治療,把握2歲前的黃金治療期。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因疫情 平均就醫晚40分鐘死亡風險增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61疫情嚴峻,就醫民眾明顯減少,連心肌梗塞就醫率也跟著下降,據統計,與去年同期相較,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平均就醫時間從142分鐘提高到180分鐘,延遲近40分鐘,死亡風險大增。 -
解鎖重症治療盲點! 逆轉疾病從改善細胞間質環境開始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161在侯泰宇醫師研究更多治療方法後,逐漸發現「細胞間質」的重要性,甚至從中發現西醫的盲點,例如,治療糖尿病、高血壓、帕金森氏症等相關藥物,都是以治療細胞為主,細胞間質的環境經常被忽略,當中充滿有毒物質與代謝廢物,病症當然無法回復,因此許多慢性病患或重症患者,即使積極用藥,根本原因還是沒有被解決,而細胞間質療法突破了這個障礙。 -
乾眼症補水就好? 眼科醫師:缺水、缺油治療方向不同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5560依照乾眼症嚴重程度,臨床上可分為4個等級,第1級時淚液層不穩定,可能因為某一時期用眼過度、睡眠不足,或是隱形眼鏡配戴時間過長,導致短暫性發作,經過眼藥水治療、配合改變生活型態,多半能獲得改善。到達第2、3級,可經由治療後改善,但平時停用人工淚液後很可能又會復發;若病程發展到第4級,恐出現角膜潰瘍症狀,嚴重甚至需藉由角膜修復手術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