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排卵
-
捐卵星座前3名出爐! 醫籲女性捐卵做愛心也要愛自己
兩性關係 / 不孕症3897送子鳥生殖中心許雅鈞醫師表示,統計只是個參考,重點在於讓各位重視不孕議題,並針對不少人擔心捐卵會傷身或副作用做說明。在療程中可能因誘導排卵導致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OHSS),但在醫師審慎每位捐卵者身體狀況並評估用藥,發生機率小於5%,呼籲想捐卵的女性選擇合格且經驗豐富的生殖中心,做愛心的同時也要保護自己。 -
體毛、痘痘過多卵巢陷危機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恐釀不孕
兩性關係 / 女人幫4101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為育齡女性當中最常見的賀爾蒙分泌異常相關疾病,盛行率為5%到18%,根據研究的族群而有所不同;成因是因為長期不排卵,卵巢在超音波底下常見單側超過12顆以上的濾泡。需注意的常見症狀為:月經不規則、不孕、雄性素過高的相關症狀(如體毛增加、青春痘過多)、代謝症候群(如:高膽固醇、中樞性肥胖、糖尿病),以及情緒焦慮憂鬱。 -
想生龍寶寶?掌握好孕「4」關鍵 不孕症療法多元友善
兩性關係 / 不孕症3948內政部統計月報顯示,2022年新生兒僅13.89萬人,與2021年相比,出生人口減少了1.49萬人創歷史新低,造成出生率持續下降的主因在於「晚婚晚孕」的趨勢。衛福部於2021年7月起加碼補助,將試管嬰兒補助對象擴大至所有不孕夫妻。 -
射精前戴套不會懷孕? 網友公開5大安全避孕法快筆記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5043隨著科技發展,避孕方式也變得更加多元,民眾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與經濟能力,去選擇適合的避孕方法,提供每個人生育自主的權利,以下就有網友熱議的5種避孕方式,快來看看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避孕方式」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5大避孕方式。 -
想懷孕不知如何備孕? 男女都該養成5大習慣提高好孕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5139根據內政部統計,隨著國民結婚年齡往後推移,我國女性平均生育年齡增至31歲,被歸類於高齡產婦的35歲以上女性更較10年前提高11.9%,不少夫妻直到真正開始備孕後,才發現原來懷孕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究竟懷孕需要什麼準備呢?有哪些行為可以幫助孕育寶寶呢?《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好孕習慣」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5大好孕習慣有哪些。 -
姐妹們愛注意!白帶顏色異常、帶血 恐和這裡發炎有關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2633顏色怪怪的,又有怪味道,許多女生都有過白帶異常的困擾,婦科權威、禾馨宜蘊生殖中心主治醫師陳菁徽提醒,白帶顏色及味道與健康息息相關,如果量變多,顏色異常,帶有異味,甚至帶血,就應儘速就醫。婦科權威、禾馨宜蘊生殖中心主治醫師陳菁徽提醒,白帶顏色及味道與健康息息相關,如果量變多,顏色異常,帶有異味,甚至帶血,就應儘速就醫。 -
夫妻都該注意的不孕問題! 求子不順恐是這些因素造成
兩性關係 / 不孕症2209根據一般衛教定義,若是夫妻有正常性行為,且沒有採取避孕措施,超過1年以上仍無懷孕跡象,則有可能被稱為「不孕」。除了工作壓力、生活作息、晚婚晚育等因素外,男女雙方的生理機能異常也可能是造成不孕的原因,究竟哪些因素會造成不孕症呢?《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網友討論的不孕原因,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9大不孕原因。 -
國內7對夫妻1對不孕 生殖醫學專家破除人工生殖3迷思
兩性關係 / 不孕症2519內政部戶政司在1月10日公布2022人口統計數據,2022年全年僅13萬8986名新生兒出生,創下歷史新低。然這裡面也許有不少人期待生育,卻遲遲沒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