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抗焦慮藥物
-
上班族胸悶、頭痛查不出病因? 竟是廣泛性焦慮症上身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803645歲的L先生是位忙碌的上班族,最近頻繁感到莫名的不安與壓力,並且出現頭痛、胸悶,甚至食慾不振的情形。他多次就醫檢查,卻始終找不到明確的病因,就在他感到無助時,一位朋友建議他至新竹臺大分院生醫竹北院區家庭醫學部門診就診,經專科醫師的詳細評估,L先生被診斷為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這讓他不禁感到驚訝,原來長期困擾他的問題並非生理疾病,而是心理健康問題。 -
下背痛成因複雜! 醫師盤點疼痛原因找治療與緩解方法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434下背痛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問題,無論是長時間坐著工作還是搬重物,都可能引發下背痛。雖然有時候疼痛會自己好轉,但有時候休息一下會好一點,沒過多久又痛起來了,為什麼下背痛總是反覆發生呢?讓我們來簡單介紹下背痛,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應對下背痛。 -
深度睡眠對老年人的大腦有益 研究:可降低失智症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211缺乏充分的睡眠不僅會使人感到疲倦不安,還可能引發多種慢性健康問題,包括糖尿病、心臟病和憂鬱症。根據國外1項研究指出,缺乏深層睡眠的老年人,更容易罹患失智症。深層睡眠是身體修復和恢復功能所必需的1個階段,根據發表在《Jama Network》的最新研究,對於60歲以上的人來說,每年減少1%的深層睡眠,可能會增加27%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
藥駕危機!駕駛開車前吃這些藥 副作用恐增事故發生率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10「酒駕」事件不斷,引發天怒人怨,但「藥駕」意外卻可能遠高於「酒駕」,《趨勢民意調查》發現,3成5的駕駛每週服用至少1種可能造成危險駕駛的藥物,為此,台北市藥師公會將藥物分為4級,其中安眠藥物、某些肌肉鬆弛劑、精神藥物、抗焦慮藥物為紅色警戒,開車前千萬不能服用這類藥物,以免引發車禍意外。 -
新冠康復2週後出現癲癇 慎防神經系統長新冠續發腦炎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452不少人經歷確診、自感染症狀康復,卻仍飽受後遺症所苦。外媒報導,國外有1名職業婦女莎曼珊在2020年10月確診COVID-19,當時症狀輕微接近無症狀。不料,她在同年11月開始嚴重疲勞,不到1秒就會忘記剛做過的事,甚至忘記如何刷牙,需要在洗臉檯旁貼了張表單提醒自己如何刷牙。經過診斷,她被歸類於輕度認知障礙(早期失智),需暫停工作並且接受復健。 -
腳易出汗?小心悶出腳臭! 穿鞋前「這樣做」快速除臭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65皮膚科醫師蔡長祐表示,香港腳、灰指甲或足蹠蠹蝕症,都會引發腳臭問題。 -
同事大陸出差返台 同仁憂染武漢肺炎竟集體患焦慮症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994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周伯翰表示,最近1、2個月來,新冠肺炎疫情日益擴大,對全世界的公衛醫療與經濟都造成衝擊,也影響了許多人的身心健康。 -
全台近1成人口失眠 依靠藥物不如試這方法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365根據2017年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統計,全台約1成民眾有失眠困擾,症狀包括入睡困難、容易驚醒、醒後不易入睡、疲勞感。至於發生原因,則與身體疾病,如夜尿、氣喘、疼痛等,或是晚上吃太飽、睡前過度亢奮有關,許多人更是因壓力沉重、個性緊張、過度疲勞、自律神經失調等,以致睡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