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憂鬱情緒
-
12歲以上國人逾1成有憂鬱傾向 心理師教你6步驟緩解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69你是否曾有過只想1人獨處的時刻呢?感到自責、反覆思考問題所在,卻猶豫不決、難以下定論,最後陷入絕望、否定自己、否定未來,甚至否定整個世界,其實這些都是憂鬱的前兆和表徵。根據衛生福利部2018年的統計,12歲以上之國人約有11.1%有憂鬱傾向,也就是每10人就有1人出現部分憂鬱症狀,世界衛生組織WHO更預估,在2030年時,憂鬱症將超越癌症成為人類「失能」最大的健康殺手。 -
失眠3型態!睡不著、睡不好、提早醒 恐自律神經失調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384自律神經系統是人體的重要調節機制,主要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大系統。交感神經負責讓身體處於警覺狀態,會提升心跳、血壓、血糖和腎上腺素分泌;副交感神經則扮演「煞車」角色,幫助身體放鬆、降低心跳血壓,讓我們能夠安穩入睡。當自律神經失調時,交感神經在夜晚仍過度活躍,導致身體和大腦無法適當休息,血管持續收縮,進而引發失眠、睡後身體痠痛、水腫等問題。 -
高齡控糖過低風險增! 醫揭新指引「這些情況」可放寬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85375歲女性罹患第2型糖尿病逾20年,平時服用口服藥及基礎胰島素控制血糖。近半年因體重減輕、食慾下降,血糖時常忽高忽低,且經常在午睡後容易出現頭暈、冒冷汗等症狀,至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偉輔門診檢測後,發現有低血糖現象,並合併肌少症,走路較慢、易疲倦。 -
恐慌症發作擔心快死掉?醫揭13項症狀 專業治療獲成效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3185恐慌症(Panic Disorder)是一種特別的心理疾病,發病若不治療,會持續發作及惡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大申指出,恐慌常常是不可預期的突然發作,而發作前少有徵兆,但是嚴重發作時間都不長,很少超過半小時。恐慌症患者常擔心會隨時發作,發作頻率可能好幾個星期1次,也可能一天好幾次。
-
躁鬱症自殺風險隨年齡變化! 30歲以下女患者風險最高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1464雙相情緒障礙症(以下簡稱躁鬱症)是1種重大且慢性的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殺風險較一般人高出15~30倍,自殺亦長期位居其主要死因之一。儘管近年來醫療技術與精神健康服務不斷進步,使躁鬱症患者的整體壽命有所延長,但其自殺風險仍不容忽視。 -
失眠分成3種型態!醫揭非單一成因 常與身心問題共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2482根據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於2024年發布的「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顯示,台灣整體得分為 81.67 分,僅略高於80分的合格標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調查中有約 40.9% 的民眾表示睡眠狀況不佳,凸顯睡眠問題已成為民眾心理健康的重要挑戰之一。 -
荷爾蒙波動與社會角色轉換 女性4大階段易觸發憂鬱症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7982從青春期的悸動、懷孕生產的喜悅,到更年期的身心轉換,女性的生命歷程在先天上就與男性不太一樣。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單家祁表示,女性在成長過程中,伴隨著獨特的荷爾蒙波動與社會角色壓力,這些都可能成為憂鬱情緒的觸發點。女性需要充分了解有醫學實證的方法,才能真正面對與解決不同階段所面臨的情緒挑戰。 -
女性戒菸難度高?醫師分析女性抽菸壞處 不只影響生育
兩性關係 / 不孕症7387婦女節即將到來,振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陳怡君指出,每個結了婚的婦女都夢想可以生孩子當媽媽,但年紀輕輕的25歲小優(化名)結婚多年,多次懷孕卻都以流產收場,有次門診她要從皮包裡拿出健保卡時,突然有包香菸就這麼剛好掉了出來,她尷尬地趕快撿起來說是先生的,醫師笑笑沒說破對懷孕衛教時她一直隱瞞抽菸的事實,若能順利戒菸就有機會懷孕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