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慢性疼痛
-
長時間久坐不動!肌肉竟抽痛 小心肌筋膜症候群找上門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553中醫師賴睿昕透露,門診中各種拉傷、抽筋和反覆疼痛的病人數也來到新的一波高峰。她坦言,許多患者以為是小拉傷不以為意,卻發現患處疼痛綿延不絕,且按壓疼痛強烈,加上隨著工作使用電腦、躺沙發追劇等習慣,導致病情更加惡化,反覆使用止痛藥也不見起色,最終只好來中醫門診求診。 -
疼痛有苦說不出的病 醫推29題自我檢測「纖維肌痛症」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021明明這裡痛、那裡痛,痛到生不如死,連拿起手機都沒有力氣,有時腦霧,記憶力差、無法集中精神,又常常全身僵硬、睡不著、情緒莫名低落,但不管是做抽血、影像檢查,都找不出自己身體疼痛的原因,導致常被誤會是無病呻吟,沒病裝病想偷懶,家人也很難理解,且因不知道要如何照顧而有挫折感,這是「纖維肌痛症」病友經常面臨的困境。 -
姿勢不對才會腰酸背痛! 學會「3個90度」助抬頭挺胸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77倘若辦公時坐姿不佳,恐怕將使特定關節部位蒙受傷害,長期姿勢不良,產生肌肉代償甚至肌肉痠痛,常見如背部或後頸部的肌肉酸痛。魏國展醫師表示,平時辦公或學習時,民眾可遵照「3個90度」原則坐挺、坐直。並且每30分鐘至1小時之間應適度起身休息、伸展筋骨。 -
疫情鬆綁挑戰三鐵躍躍欲試 運動傷害頻傳該如何治療?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4762近來骨科門診觀察發現,部分民眾因為在運動過程中姿勢不良或是過度訓練,導致運動傷害的個案頻傳,提醒民眾在訓練時應多加留意。倘若發生急性運動傷害,朱家宏醫師建議,先以「PRICE」緊急治療:保護(Protect)、休息(Rest)、冰敷(Ice)、壓迫(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接受緊急治療後,接著再做物理治療,或進一步採取增生療法。朱家宏呼籲,想參加三鐵賽事的民眾,在賽事前應經過專業且正確的指導,並接受足夠的訓練量,在運動前做足熱身及伸展運動,也不要忽略適度讓身體休息。廖研宇醫師也建議,在運動過程中,要正確補給營養品及熱量,飲食方面也要注意營養均衡,適度補充蛋白質及維生素,這些都是預防運動傷害不可輕忽的準備工作。 -
女性生理期喜怒無常有原因? 恐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纏身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2809根據國外統計資料,平均每10位女性就有1位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常見症狀包括:長期嚴重經痛、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甚至導致不孕症的發生,這是臨床上發生率最高的婦科疾病之一。 -
6旬婦人腰痛難維持坐姿 喚醒核心肌群改善下背痛問題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792吳書毅醫師表示,深層核心是控制我們動作穩定的重要角色,大部分下背痛的病人,最常出現深層核心無力,導致淺層肌群過度出力與緊繃的狀況。紅繩運動目前在歐美已被廣泛使用,經過證實對於肩頸痠痛、50肩、下背痛、駝背 姿勢不良,甚至是腰椎手術之後的病人都有所改善。 -
整日痛不欲生並非「無病呻吟」 竟是心因精神性疼痛症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323陳家駒主任表示,疼痛機制十分複雜,表現方式多樣,可能是頭痛、腹痛、肩頸痛、腸胃不適、胸悶等,在特定的情境下疼痛感會加劇。當經過反覆檢查確認非生理生化、器官組織病因問題引起的疼痛,要考慮心理因素造成的心因性疼痛。引起疼痛的心理因素眾多,人際衝突、生活中的各種壓力、焦慮、憂鬱、疼痛記憶等都是可能是發生的原因。 -
發炎動脈栓塞術微創新療法 四肢頑固性疼痛治療新選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274長安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鄭詩璁表示,李女士置換人工關節後仍感覺庝痛,檢查發現是因為膝動脈有不正常的發炎血管增生,這些增生血管旁邊會伴隨著分泌庝痛物質的細小神經,因此造成慢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