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根據國外統計資料,平均每10位女性就有1位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常見症狀包括長期嚴重經痛、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甚至導致不孕症的發生,這是臨床上發生率最高的婦科疾病之一。且有報告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狀產生的慢性疼痛會讓女性較易產生憂鬱、焦慮等心理健康病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狀影響心理健康 患者較易產生憂鬱、焦慮情緒
今年1篇發布於《今日醫學新聞》的文獻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狀產生的慢性疼痛會讓女性較易產生憂鬱、焦慮等心理健康病症,且在研究者彙整往年數篇的研究報告,均得到相似的結果。
在2009年以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104名女性為對象觀察,86.5%的人出現憂鬱症狀、87.5%則表現出焦慮;2015年中調查166名患者生活品質、負面情緒及可能的精神病理學合併症,她們的憂鬱、敏感性及恐懼焦慮均高於沒有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
在2017年文獻中有提到,子宮內膜異位症有可能不容易被診斷出來,使得患者多年來一直生活在無法解釋的慢性疼痛中,間接對她們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一項2018年整合分析也顯示,症狀以盆腔疼痛為主的患者,憂鬱症發病率明顯較高。
▲根據《今日醫學新聞》的文獻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狀產生的慢性疼痛會讓女性較易產生憂鬱、焦慮等心理健康病症。(圖片來源/ingimage)
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說明,子宮內膜異位症症狀引起的疼痛感、長期反覆求診、治癒造成的身心煎熬、自尊心受損或負面的身體形象等,使患者心理上也受到影響。醫學上雖尚未釐清這種疾病對腦部情緒管控是否有直接生物影響,不過慢性疼痛與憂鬱症間的相關已證實有生物學上的因素。
東方女性忍耐態度易遭標籤化 對抗病症應尋求醫師協助
劉嘉逸指出,在臨床上有遇過因婦科疾病求助或由婦科醫師轉介的患者,呈現症狀有憂鬱、焦慮與失眠等,因此他建議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應盡快尋求婦產科醫師協助,進行相關的對症治療來減輕疼痛,也可參加病友/自助團體,從患有相同疾病的人中獲得相關身心健康知識、改善方法及情感支持、減少孤立感。不過若仍有憂鬱或焦慮症狀,建議同時接受心理諮商或改善情緒的藥物治療。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引發的症狀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日常生活,尤其東方女性對長期慢性疼痛較常會採取忍耐,或當成不可抗力的因素,久而久之容易變成需要長期體恤的形象而被標籤化。
建議女性,首先要針對疾病確定病因,並作正確專科的處置,讓疼痛減輕甚至消失;其次是建立一個自我照顧的概念,針對因疾病引起的心理狀態進行處理,像是尋求專業諮商、好友或另一半的支持;最後回頭檢視自己因疼痛而放棄去做的事物,別讓他人對你的負向看法持續存在,而對於旁人長期的支持,也應適當表達感謝之意。
更多NOW健康報導
▸喝能量飲真的可以提神? 專家提醒3類族群不建議飲用
▸代謝症候群增染疫重症 專家曝澱粉類食物吃多恐這下場
延伸閱讀
-
突發性耳聾幾乎發作於單耳 錯過黃金治療期恐喪失聽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396造成突發性耳聾的主因有內耳血管阻塞、病毒感染,前者發生機率最高的為三高患者,後者則以皰疹病毒(HSV)最為常見,其餘少數個案可能是外力傷害造成,如外力撞擊、鞭炮聲、煙火,及自體免疫疾病使正常細胞遭受破壞,其他包含癌症、細菌感染等。 -
新突破!首款穿戴式全乳房3D成像超音波 美FDA核准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1270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日前通過首個穿戴式全乳房3D成像超音波設備的上市核准,這將是該領域的一大突破技術。 -
男女都關注!如何度過生理痛? 網議這行為暖心又暖宮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1270部分女性每個月生理期時總會有不適症狀,常常會影響到日常生活,網路上也有許多女網友分享自己的案例及緩解的「小撇步」,今天就來告訴大家吧! -
職場女性家庭事業兩頭燒 醫師曝「這2項」健檢不可少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281現代職場女性角色真的不好當,上班忙工作、下班忙照顧家庭,總是家庭事業兩頭燒,往往忘了照顧自己的健康。目前台灣染疫規模不斷擴大,讓大家開始重視自我健康管理,然而健康檢查項目繁多,到底該怎麼選,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提出2項建議以供民眾參考。 -
運動可改善巴金森病情 維持足夠運動量能降低死亡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1440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與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特別選在世界巴金森日前的周末4月9日,於台北市二二八公園露天音樂台舉辦「森動PD Day」活動。呼籲所有巴金森病友及家屬、照顧者,巴金森病的治療除了定期回診穩定服藥,若能積極配合適當而持之以恆的運動,更能延緩病情、舒暢身心、改善生活品質,與病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