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情緒失控
-
家有特殊需求兒少親子間如何相處? 專家提出4大建議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6520在養育發展遲緩、過動、特殊需求等孩子時,絕大部分家長常不知如何教養,情緒失控時,就嚴厲打罵。衛福部統計,我國113年共有6080起家內受虐兒少案件,其中過動、發展遲緩等特殊需求者占近2成,另外,這類青少年也可能成為施暴者,對長輩作出暴力行為。 -
育兒壓力大也別搖晃孩子 嬰兒搖晃症候群釀受虐性腦傷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6925少子化已成國安議題,孩子生的少,個個都是寶,但兒虐事件仍頻傳,衛福部分析近5年134件重大兒虐死傷案件,63件屬受虐性腦傷,其中25%經治療仍不治死亡,75%雖然存活,卻留下不可逆的永久傷害。進一步分析受虐兒童年齡分布,高達73%為1歲以下,1至2歲則有19%,2歲以下就占9成,衛福部保護司司長張秀鴛表示,這些小朋友因照顧者一時情緒失控,遭受暴力對待,造成永久性的嚴重傷害,不少幼童還來不及長大,就離開人世。 -
恐怖情人!前男友跟蹤、私闖民宅 女子被情勒焦慮求醫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937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許元彰表示,「恐怖情人」通常具有某些特徵,包括情緒起伏大、佔有慾與控制慾強烈,並試圖隔離伴侶的社交圈。他們往往缺乏理性溝通能力,傾向以怪罪、指責或暴力來維繫關係,這可能與個人成長背景及心理特質有關。 -
酒防中心成立1周年! 提供專業服務幫助民眾擺脫酒癮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472「原來太喜歡喝酒,也是一種病。」身為酒癮者的另一半,莊太太表示,進幾年來,先生一起床就想喝酒,酒癮愈來愈大,陪同至馬偕戒酒門診,才發現原來他生病了,必須接受治療。調查發現,43%酒癮個案有酒駕紀錄、暴力傷人30%,20%曾有自殺意念,專家提醒,酒癮者應積極接受治療。 -
偏頭痛成年輕人失能主因! 接受預防性治療慎防慢性化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890偏頭痛不只是頭痛,還可能造成失能跟生產力損失!在勞動節前夕,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發表最新的「偏頭痛認知研究大調查」,結果發現,逾7成受訪者表示,會不定時頭痛,其中更有15%受訪者每月頭痛超過15天,可能是慢性偏頭痛。在有頭痛經驗的受訪者中,近7成每月平均需請假或在家休息3天,若以最新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推估,患者平均每年約減少6萬元收入。 -
容易覺得東西被偷!面對失智三偷妄想 醫授1方法判斷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495宜蘭縣有位92歲老翁,因為懷疑77歲的妻子另結新歡,遂持獵槍向妻子射擊,造成妻子中彈送醫。網路上紛紛議論夫妻口角失和的危險性,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的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鄭勝允則提醒,社會大眾應該注意的是失智症長者的「三偷妄想」。 -
《怒嗆人生》何謂路怒症? 握方向盤秒變個人背後真相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399近期美劇《怒嗆人生》(Beef)的第1集便精確向我們展示,部分人發生「路怒症」(Road Rage)時的狀況。在台灣也不時傳出兩位(或兩位以上)的駕駛互不相讓,引發的行車糾紛;更有人平時看來溫文儒雅,握上方向盤卻頻頻口出惡言,多難聽的話都飆出來。這些都是「路怒症」造成的可能狀況。為什麼會有人特別容易有路怒行為,平時如何避免呢? -
體罰藏暴力循環風險! 家扶:3成學童不知為何被體罰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641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禁止體罰兒童,在日韓修法明定禁止父母體罰後,台灣也將跟進並於近期公告民法修正草案。家扶基金會調查兒少對父母體罰看法,在3月21日公布《兒少對父母教養的看法》報告,顯示學齡階段在小學的兒少遭父母體罰比例高,甚至有3成表示父母不會告知體罰原因,7成認同體罰會讓親子關係變差,近8成認為會對自己身心造成傷害。父母教養影響兒少人格發展,體罰的速成式教養策略,無形中卻犧牲了「親子關係」和「兒少健康」,更潛藏暴力循環風險。家扶基金會「用愛包圍計畫」代言人林宥嘉,持續關注兒少保護議題,同理家長在教養子女上的每一分努力,呼籲用合宜的管教方式才能正確傳達父母的愛,而社會大眾一起加入關注、用愛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