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息肉
-
擺脫慢性鼻竇炎之苦! iCT導航鼻竇內視鏡手術更精準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544嘉義長庚醫院耳鼻科主任張耕閤醫師表示,慢性鼻竇炎是盛行率很高的疾病,約佔總人口的3-6.4%;台灣由於環境溼熱、人口密集以及空污問題等,使得鼻竇炎成為國人常見的疾病。 -
K歌之王、演講者注意 預防「聲帶長繭」所有人都該學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210不僅是需要頻繁練唱與表演的歌手、劇場工作者,經常需要發聲的教師、直播主或是YouTuber也時常需要保養喉嚨。該如何正確保護寶貴的聲帶?由耳鼻喉科醫師告訴你。 -
慢性鼻竇炎嚴重恐導致失明 微創手術納入健保造福患者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769鼻竇結構有分為上頷竇(兩側臉頰處)、篩竇(兩眼之間)、額竇(前額眉間周圍處)、蝶竇(鼻腔後上方位置),當鼻竇內有發生發炎反應則稱之為鼻竇炎。有許多因素會造成慢性鼻竇炎,包括鼻腔鼻竇內結構異常、過敏性鼻炎、抽菸、環境空氣汙染、感染、免疫功能缺乏/自體免疫疾病、異物、胃酸逆流疾病、遺傳性疾病等。 -
長期打鼾併嗅覺異常 上呼吸道重建找回健康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272弘光耳鼻喉科診所院長、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及博仁綜合醫院耳鼻喉暨頭頸部外科主任許文龍醫師說明,呼吸道嗅覺神經位於鼻內上方最深處,約腦底殼的位置,稱為「嗅覺本體」,當嗅覺本體裡的神經細胞穿過篩板及篩竇,分布到嗅覺區域,嗅覺分子經由空氣刺激這些神經,傳送到鼻內才能聞到味道,這是嗅覺反應。倘若嗅覺失靈,必須找出原因,才能對症治療。 -
膽結石患者更容易罹患膽囊癌? 專家剖析10大危險因子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476膽囊癌好發年齡在60至70歲民眾,女性多於男性,約3比1,有些人以為膽石症或膽囊炎症狀為主要表現腹痛、噁心、嘔吐,但也有病人則完全沒有症狀,在健康檢查時,影像檢查才意外發現罹癌。 -
男童拔牙後牙齒不翼而飛 照X光發現竟然掉在支氣管裡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2925謝旻孝指出,異物掉到氣管、支氣管都會很不舒服,常見的症狀有咳嗽、呼吸有異音和血痰。如果沒有及時處理,恐怕會導致反覆發炎,甚至增生息肉。民眾到醫院求診,醫師會以X光判斷胸腔情況,但花生米、粉圓等食物非鐵製品,X光無法清楚顯像,這時醫師就會進一步以支氣管鏡確認並取出。 -
不到40歲就確診大腸癌第3期 醫師呼籲國人定期做篩檢
癌症新知 / 腸癌33741名年近40歲的藍先生,近1年來發現排便時偶爾帶有血絲,但除此之外,身體上並無任何不適症狀,他以為是痔瘡出血,因此不以為意。但最近血便的情形越來越頻繁,近日趁工作空檔到北投健康管醫院做健康檢查,透過無痛腸胃鏡檢查,發現大腸內有數顆大小不一的瘜肉,類型大多雖為增生型瘜肉(癌化風險低),但有一處已明顯發展成腫瘤,並伴隨出血現象,且磁振造影影像發現疑似轉移至淋巴結。經病理切片確認罹患大腸癌,並已發展至大腸癌第3期。 -
從大便7種形狀觀察身體健康! 加上1種情況恐罹大腸癌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300目前政府所提供的腸癌篩檢—糞便潛血,僅供50歲以上者每2年1次。肝膽腸胃科權威、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醫師強調,糞便潛血篩檢其實僅是抽入場券的概念,並非診斷,對於腸癌的預防篩檢仍不足;此外,目前政府僅能提供50歲以上者篩檢,對於腸癌年輕化趨勢難以有效遏止,更需積極主動、提早開始定期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