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恐懼
-
醫師脫白袍、走入家門 鼓勵思覺失調症接受治療獲重生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257「他總覺得有人在監視他、要攻擊他,連家中燈光都成了威脅。」這不是科幻劇情,而是1名年輕思覺失調症病友的真實寫照!這名年輕男子因嚴重的妄想與幻聽症狀,堅信住家已遭人監聽,甚至不敢在家過夜,時刻處於高度警戒狀態。為了協助這名病友放下戒心、解決困擾,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的精神科醫師脫下白袍,主動走進病友家中,甚至化身為風水師造訪,以關心居住環境與生活狀況為切入點,透過專業會談技巧和引導,成功建立信任關係,讓病友敞開心扉訴說心中恐懼,進而願意接受治療。 -
罕病小腦萎縮症又稱企鵝家族 及早發現中醫治療有希望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193張賜興醫師說明,小腦萎縮症的成因可分為先天與後天,先天因素與遺傳基因有關;後天因素像是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生化酶缺乏、DNA修復異常以及營養不良,另外,還有疫苗注射副作用、開刀或車禍失血過度,抑或是氣血太過衰弱,低血壓、眩暈,都可能引起小腦萎縮的症狀。 -
中藥也是藥!藥師公會全聯會千人上凱道 要求撤解釋令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295衛生福利部延長《藥事法》日落條款引發藥師強烈不滿。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於今日(5月4日)號召全台藥師走上凱達格蘭大道,遞交陳情書,嚴正要求政府撤回此項行政命令,強調應回歸法治,以守護全民用藥安全。 -
年輕人也會罹患關節炎! 介入再生醫學增加關節重塑力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494晚期的關節病變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可能發生,例如:運動員過度使用關節、因為意外事故受傷、自體免疫等內科疾病的後遺症或是骨腫瘤治療後的軟骨損傷,而造成疼痛、功能異常的關節病變。振興醫院骨科部關節重建科主治醫師黃祥霖表示,雖然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已非難事,但對年輕患者的治療而言,置換人工關節並非主要首選。 -
強迫症會好嗎?理解背後生命故事 5全系統照亮人生路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755133歲的張先生(化名)在診間門口踟躕良久,才終於踏進門去。反覆確認門鎖是否上好的衝動幾乎讓他錯過約診。環顧四周,手心因緊張而滲出汗珠。等候區內,他看見一位年輕女子默念著什麼,一旁的中年男子不住整理襯衫袖口。張先生稍稍安心,原來他並不孤單。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唐守志表示,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是一種精神健康問題,其特徵是反覆出現令人苦惱的念頭(強迫性思考)與重複行為(強迫性行為)。 -
抗癌不再孤單!醫界與癌友團體呼籲 重視心理腫瘤照護
癌症新知 / 抗癌鬥士12340抗癌過程艱辛,癌友身心俱疲,為讓社會更關注癌友心理健康,在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代表提議下,國際心理腫瘤醫學學會(IPOS)正式決議,將每年4月9日訂為「世界心理腫瘤日」(World Psycho-Oncology Day, WPOD),積極推動癌症病人身心整合照護。 -
川普關稅政策影響全球經濟台股慘綠 投資人精神壓力大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0458美國總統川普的大動作調高關稅政策,全球經濟瞬間受到波及,短短幾天內台股大跌,甚至啟動國安基金來護盤股市,投資人看見股市行情綠油油,無不愁雲慘霧、哀鴻遍野,有網友戲稱,最近公司鎖住頂樓大門,避免員工做傻事。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投資人因資產大幅縮水,短時間內損失數百萬元,融資遭追繳,無法入眠,如出現類似壓力創傷反應,務必儘速就醫。 -
乳癌治療不再「操灰搭」! 乳癌SBRT療程減低副作用
癌症新知 / 乳癌8023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乳癌為我國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發病高峰集中在45至69歲間。每年約有逾萬名婦女確診,並有超過2,000人因病離世,相當於每日約31人確診、6人不幸病逝。面對高發病率與致死率,如何提升乳癌治療效果、減少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已成為當前醫療發展的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