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去污名化!醫揭科學觀念 測不到病毒不具傳染力

7160
辰蘊如 報導
愛滋病去污名化!醫揭科學觀念 測不到病毒不具傳染力

【NOW健康 辰蘊如/嘉義報導】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台灣去年新增1006名HIV感染者,但令人憂心的是,僅有半數民眾真正了解現代愛滋防治的核心概念。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家醫科醫師江瑞坤指出,當感染者透過規律治療將病毒量控制在測不到的程度時,即使發生無套性行為也不會將病毒傳染給伴侶;這個被稱為「U=U」的觀念,正逐漸改變對愛滋病的認知與防治。


當病毒量歸零 傳染風險也消失


江瑞坤醫師解釋,所謂的U=U意指「測不到等於不會傳染」,這並非理論推測,而是經過嚴謹科學驗證。美國疾病管制中心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引用多項大型國際研究,長期追蹤數千對一方感染、一方未感染的伴侶,結果發現只要感染者持續規律服藥、維持血液中病毒量在每毫升200個拷貝數以下,就不會透過性行為將HIV傳給伴侶。


此項發現翻轉過去人們對愛滋的恐懼,也讓感染者重新擁有建立正常親密關係的可能。目前的抗病毒藥物已發展到每天只需服一次,就能有效將病毒量壓制至測不到的水準,大幅提升治療的便利性與持續性。江瑞坤醫師提醒,前提是患者必須規律服藥、定期追蹤,確保病毒量持續維持在安全範圍內。


多重防護網! 建立起雙重保障


除了了解U=U觀念,一般民眾也應掌握全面的愛滋防治策略。江瑞坤醫師進一步表示,保險套仍是最基本且有效的防護工具,特別是在無法確認伴侶健康狀態的情況時,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可大幅降低包括HIV在內的各種性傳染病的風險。針對可能經常暴露於感染風險中的族群,現行已有「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可供選擇。研究顯示,規律服用PrEP能將性行為感染HIV的風險降低約九成。台灣目前提供政府補助方案,符合條件者可前往合作醫療院所諮詢與評估使用。


萬一不幸發生保險套破裂或其他意外暴露情形,務必把握黃金72小時內就醫,透過暴露後預防性投藥能有效阻斷病毒。江瑞坤醫師說明,日常生活中的擁抱、握手、共餐、使用公共設施,甚至被蚊蟲叮咬都不會傳染HIV,民眾不需過度恐慌。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愛滋已從過去的絕症轉變為可長期控制的慢性疾病,感染者只要接受適當治療與規律追蹤,便能擁有與一般人無異的壽命與生活品質。


江瑞坤醫師強調,要真正終結愛滋威脅,社會各界仍需共同努力,建立正確防治觀念、落實安全防護措施,並以理解與同理心對待感染者,攜手打造安全、健康且無歧視的社會環境。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你吃「乾淨飯」了嗎?孫儷減脂法登熱搜 營養師揭關鍵
▸台灣逾4成長者自評健康狀況差 憂鬱比例隨著年齡增加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