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急診室
-
醫院群聚感染再添1個案 第34例20多歲女兒染病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32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41例患者第1次採檢陰性,隔24小時再次採檢呈現陽性。指揮中心表示,2月28日至3月1日因第34例群聚事件,已經完成日前住院病房與急診區域消毒,再次採檢環境也都呈現陰性。 -
台灣出現首起院內感染 陳時中脫口說出「林口」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189台灣發生COVID-19(武漢肺炎)規模性院內感染!今(2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次發佈5名新增個案,當中4例與第34例患者曾在醫院接觸,目前同病房病患與工作人員全數採檢隔離,目前未發現其他發現感染者,但當指揮官陳時中解釋疫情時,不自覺脫口「林口」,目前無法確認是地區或醫院。 -
防疫期間病人前往醫院須分流 探病限制時間人數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828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表示,病人前往醫院都應戴口罩,並且門診、急診、住院病患都要有各自動線,全部分流進入醫院。另外,全國134間指定醫院也必須設置專責病房,讓疑似或輕症武漢肺炎患者入住,負壓病房預留給重症患者。 -
甲狀腺風暴死亡率達30% 血漿置換術成功平息致命危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206臺北榮民總醫院近2年接獲2名棘手的甲狀腺風暴病患,因為出現嚴重藥物過敏,無法在常規治療下有效控制病情,醫療團隊在危急中,使用換血漿的方式,成功平息甲狀腺風暴。 -
孩子發燒別急著吃退燒藥! 小兒科醫師提出的忠告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45黃禹銘表示,許多老一輩的人習慣用手膚觸幼兒額頭,只要感覺發熱,就認為是發燒,必須趕快吃退燒藥;至於年輕家長則會使用耳溫槍或是溫度計測量,一旦超過38℃,就擔心孩子腦部會不會被燒壞或變笨。事實上,小朋友的耳溫或肛溫未達38℃就不算發燒,臨床治療上,必須到達39℃才有需要服用退燒藥。 -
春節親友團聚孩童飲食應節制 以免腹痛打滾送急診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7744歲的真真跟哥哥一邊玩耍、一邊吃零食,玩到一半突然說肚子痛、哭鬧不休,甚至痛到在地上打滾、說不出話來。緊急被送至急診,經X光檢查發現,胃部膨脹且塞滿了食物,大腸末端也有很多宿便堆積,判斷為消化不良導致。研究顯示,孩童消化能力較差,一般進食經過2小時後,胃中食物才排空7成,如果要達到9成以上,則需花3小時以上。如果小朋友吃了正餐,又貪吃糖果餅乾,食物囤積在腸胃道裡,就可能出問題。 -
老嫗腎血管性高血壓 腎動脈狹窄導致窄血壓飆破200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007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導管室主任醫師黃國書表示,阿嬤長年有三高問題,日前診斷出雙側腎動脈嚴重狹窄,建議她接受心導管治療,但她總是以年事已高,不斷抗拒侵入性治療,以致於幾乎每周都因急性肺水腫發作被緊急送往急診室,成為全家人不定時炸彈。 -
衛福部推中風口訣 把握黃金搶救時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685衛生福利部推動中風口訣「臨微不亂送醫FAST」:「臨」時手腳軟:單側手腳無力,或單側舉不起手腳(ARM)。「微」笑也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或嘴角歪斜(FACE)。講話「不」清楚: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SPEECH)。別「亂」快送醫:看到以上其中一種徵兆,立刻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