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臟問題
-
不只治「動脈膜狹窄」 台大醫院:這方法同時逆轉失智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367台大醫院研究發現,部分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的年老患者在「導管人工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R)後,竟可逆轉認知功能,改善 失智症狀。 -
胸悶、冒冷汗、牙痛小問題? 圖解心絞痛須知1次看懂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988心絞痛典型的症狀包括胸悶、胸痛、頭暈、壓迫感,疼痛可能延伸到下巴、脖子、肩膀、背部等處,嚴重時會痛到冒冷汗。然而臨床上也會遇到各式各樣不典型的症狀,例如疲倦、噁心、睡眠障礙、腹痛、甚至牙痛等,廖振宇醫師解釋,由於這些表現不容易讓人聯想到心臟問題,而容易延誤就醫。 -
研究發現:糖尿病前期患者 更應該注意心血管相關風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629糖尿病前期指的是血糖濃度偏高,但還不足以診斷為第2型糖尿病,但即使只是糖尿病前期,也千萬不能忽視它。因為最近有新的研究表示,糖尿病前期增加了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其他嚴重心臟問題的風險。研究在美國心臟病學會線上會議中發表報告,研究結果表明,不論是醫護人員或是患者,都需要預防糖尿病前期的發生。 -
Google台灣2020熱搜排行 新冠疫情與名人逝世受關注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9902020年竄升關鍵字中,與健康有關必定有武漢肺炎,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前總統川普感染讓全世界震驚,有關國內關鍵字,劉真因更換主動脈瓣膜,心臟功能恢復不良最終逝世,年僅44歲,小鬼(黃鴻升)則是父親發現在家逝世,法醫初步判定心主動脈剝離所致,年僅36歲。 -
全台凍起來慎防主動脈剝離 尤以這類型死亡風險最高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5837談到主動脈剝離,近來許多位名人因主動脈剝離而驟逝,讓人不勝唏噓。根據統計,每年大約100萬人中有5到30人罹患此疾病,發生年齡常見於40到70歲之間,是1種罕見但致命的心血管疾病。所以主動脈剝離到底是什麼?竟能讓人在短時間內喪命?民眾又該如何預防? -
夜晚翻來覆去睡不好 睡眠品質差更容易有心臟問題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69所謂良好睡眠習慣包括:每晚睡足7到8個小時、沒有打呼、很少入睡困難、白天不會感到煩躁,以及習慣早起。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的高級研究員 Lu Qi博士表示,雖然這些發現仍不能直接證明因果關係,但是,該論點確實建立在睡眠品質與心臟健康相關的研究基礎上。 -
心律不整脈象可知 中醫講究內外調理把脈揪出心臟病灶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989心臟問題引起的疾病有很多,宋和乾表示,現代人常說的「換氣過度」恐慌症,主因為心臟二尖瓣、主動脈瓣膜脫落或閉鎖不全所引起,患者在病發時想大口呼吸卻又感覺吸不到空氣,這種現象其實與心臟疾病相關,其他像是因心室肥大導致的「心因性氣喘」、各種原因引起的心律不整,以及因心血管阻塞的冠心病、狹心症、心肌梗塞,或是心臟不正常跳動引起的精神不安與憂鬱症,也都屬於心臟相關疾病。 -
心臟問題成奪命隱憂 有疾病家族史者應警覺異常症狀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886由於喘的症狀一直困擾著江太太,她被轉診到心臟內科,安排心肌灌流檢查之後,發現心肌有局部缺氧。在醫師與家人共同討論之後,江太太住院接受心導管的檢查,證實在心臟的左前降支冠狀動脈嚴重的狹窄,以氣球擴張及藥物支架的置放後,她的症狀在隔天就已經感覺有大幅改善,出院之後繼續維持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