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臟功能
-
台大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 登上國際期刊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7064心臟移植手術成功與否關鍵在於缺血時間,全球醫界極力縮短心臟缺血時間,台大醫院日前完成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手術,研究團隊以葉克膜為靈感,打造移動式器官維護系統,讓離體心臟在移植過程中保持「跳動」,大幅提高手術成功率,以及術後生活品質。此次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成果也榮登國際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Techniques」。 -
研究:久坐坐出心臟病! 坐著看電視比坐著辦公更糟糕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206自然期刊旗下的《自然通訊期刊》,刊登了1篇使用英國生物樣本庫,針對42萬多名平均年齡在40至69歲的歐洲人展開大數據分析。這個年齡層正是看電視時間較長的族群,他們平均每天看電視的基本時間為2.8小時,在平均 6.3年的隨訪期間,約有近1.3萬人新出現心臟病的情形。 -
低溫誘發心臟病? 中醫傳授護心關鍵3穴位與食療保健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187隨著寒流來襲,心臟病患者更需提高警覺!低溫會讓血管收縮,增加心臟負擔,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特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或肥胖等慢性病患者,更需注意心血管健康。 -
長輩忘東忘西恐失智症前兆! 中醫依體質調理分3類型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685長輩經常忘東忘西,當心可能是失智症前兆!隨著人口老化,失智症成為全球關注的健康議題,失智症屬於中醫「呆病」、「癡呆」、「健忘」範疇。中醫最早在《黃帝內經》中提出「善忘」病名,即是針對失智症提出成因和剖析,並由明末醫學家提出失智症屬於「癡呆證」。佑德中醫診所院長張賜興醫師強調,可從體質調理延緩病程,甚至輕症者有望大幅改善病情,前提是必須避免犯下過度勞累、熬夜、飲食過於清淡等3項大忌。 -
口罩藏異容! 婦人下顎突出、鼻翼變寬竟罹肢端肥大症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293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怡文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 -
心肌梗塞年輕化? 醫:血液循環不良恐搞垮你全身健康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287冬天溫度降低,早晚或室內外溫差過大,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飆升,導致有心血管問題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提高心肌梗塞的發生率。醫師表示,若要追溯源頭,心肌梗塞的原因與血液循環不良大有關係。 -
天冷流感發威小心併發症 55歲糖友突發心肌炎休克送醫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19955歲的吳先生本身有糖尿病及肥胖,上週流感才剛痊癒,白天在公司突然胸悶、心悸後暈倒叫不醒,緊急送醫後,診斷是急性心肌炎合併休克。 -
大雪節氣到!中醫推2穴道1茶飲 改善心血管和關節不適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6822024年的大雪即將在12月6日來臨,是1年中的第21個節氣,距離最寒冷的冬至只有咫尺之遙。雖然地處臺灣的亞熱帶,以常綠植物為主,連樹葉變色都很少見,但仍然感覺的出冬意漸至。並且不像黃河流域的明顯氣溫驟降,甚至可能伴隨降雪,台灣在大雪時節的氣候變化反而偏向溫差大的兩極狀態,會隨著寒流鋒面而忽冷忽熱,有心血管和關節舊疾的患者,在這個節氣就容易出現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