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理
-
中風痙攣肉毒桿菌可改善 醫師帶你1張圖看懂健保給付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826中風初期,由於腦部細胞受到損傷,導致無法將神經訊號正確地傳遞到四肢,因此病人容易出現肢體無力及僵硬的問題。其中,肢體無力及僵硬在醫學上又被稱為痙攣,最快在中風3至5天後便會出現,症狀輕微者會覺得肢體緊繃疼痛、難以自由控制肌肉活動;嚴重者可能出現攣縮的問題且難以進行日常清潔。最典型的樣子是上肢手指、手肘向內蜷縮、無法輕易伸展,顯著影響病人手部功能;下肢膝蓋、腳踝不易彎曲而呈現硬梆梆的伸直狀,影響日常行走與上下樓梯功能。 -
張金堅教授鑑古知今 從SARS到COVID-19
醫藥衛生 / NOW人物2882台灣在2003年3月中旬,出現第一個SARS病例,一位在大陸經商的台胞返台後發生發燒、肌肉酸痛及頭痛等類似流行感冒症狀,後來相繼發生肺炎及呼吸衰竭,他的太太及兒子也陸續得病。同年4月中旬,香港淘大花園的一位居民來台探親,掀起台灣社區感染的浪潮,也將台灣幾所醫院的感染管制成破口。兩個月內出現將近700名的病例,並造成84人死亡,其中包括6位醫護人員。 -
全身性疼痛做遍檢查找不出病因? 可能是心理壓力作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951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是種很常見卻又神秘的疼痛病。約有2至6%的成年人罹患此病,是神經科及疼痛科門診常見的疼痛疾患之一。其特徵是慢性廣泛性肌肉疼痛,並伴隨疲勞、失眠、焦慮和憂鬱。這些情形會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甚至導致失能。從過去的臨床研究發現,日常生活精神壓力被認為會誘發或加重纖維肌痛症症狀。然而,壓力曝露與疾病發生間的因果關係在臨床研究上仍然難以認定,且醫學上對於該病的病生理機轉也仍然不清楚。
-
「老外族」壓力大腸躁症擾 從體內微循環做起可望改善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614若排除大腸癌或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可能性,除可能與情緒和壓力的誘發有關,醫學研究發現,身體的血清素有95%在腸胃道,5%位於在大腦,大腸激躁症的發生與腸道細胞內「血清素接受器」減少有關,因為血清素無法運送回到腸細胞,造成過多的血清素在腸道中停留,進而導致腸道的蠕動發生異常。 -
乳房微創重建不必切除乳頭與皮膚 為乳癌病友找回自信
癌症新知 / 乳癌4710高醫附醫乳房外科暨癌症中心專任主治醫師張智皓表示,原本乳癌治療就是要去除癌細胞,比較少考慮乳房重建,乳頭或表面皮膚都會完全去除,但是最期新發現,乳癌細胞多在乳腺發展,當成長較大時,會沿著淋巴與血液轉移到其他地方,較少侵犯皮膚與乳頭,因此治療乳癌時,狀況允許下可以保留乳頭。 -
少年頭痛合併眼動異常頻跌倒 水腦併中腦腫瘤是病灶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296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神經科醫師張寶玲表示,在臨床經驗中,頭痛是病童最常出現的問題,尤其是小學高年級及國、高中學童;其中大部分為原發性頭痛,如偏頭痛及緊縮型頭痛等。然而,如果頭痛日漸增強或頻率增加,且併有不對稱之神經學異常,如:單側肢體無力、抽搐、眼動異常、步態不穩或有全身性症狀,如:發燒或體重下降等,應注意有可能是「繼發性頭痛」,也就是明確病因所引起的頭痛,如:感染或腫瘤所致,民眾應立即就醫治療。 -
思覺失調症非不治之症! 中西合併治療妙齡女重拾人生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0132中醫師張賜興指出,思覺失調症的致病原因很多,包含基因遺傳、胎兒期的藥物殘留、毒性用藥過當等,多數為壓力所引起,一般人可以用大腦進行思考和動作表現的協調,思覺失調症患者因大腦產生訊息錯亂,輕症者說話顛三倒四、表情異常,情緒反應和動作與常人不同;嚴重者可能會大哭大鬧、裸體亂跑,甚至因妄想而犯罪。按時服藥治療得以控制病情,不過一旦脫離治療,嚴重的話還是很可能會釀禍。由於其病症表現與躁鬱症、憂鬱症有相似之處,因此很容易被誤判。 -
第2例居家檢疫期間在家死亡 高雄市衛生人員已採檢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00高雄市衛生局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個案平時在國外工作,住家符合1人1室1衛浴規定,也常與居住外縣市姐姐聯繫,里幹事關懷聯繫時,沒有發現個別心理困擾,個案也沒有主動對外聯繫,事發後工作人員已採檢,並完成居家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