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理衛生中心
-
孩子憂鬱家長也憂鬱 專家籲照護者要把心理健康放首位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207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說明,在家庭角色分工上,孩子較被動,特別在「情感表達」上,大多是長輩主動關心,青少年通常不太會或不了解如何明確表達內心的不愉快,認為他人應該知道我的情緒,如果他人提問,孩子通常會迂迴或簡短回應,而彼此的解讀意義常不一致。建議讓青少年先了解情緒的分化,包含正負向情緒;家長用引導式問法,像為什麼這麼想、你不快樂的原因是什麼...等,多讓孩子表達,協助他們釐清情緒。 -
年輕人免費心理諮商加碼! 心健司撥7千萬增1.6萬名額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48年輕人自殺率攀升,為鼓勵民眾對外求助,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自今年8月推動「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至30歲的人有3次免費心理諮商機會,但因預約非常踴躍,政策上路不到1個月內便額滿。心健司今(5)日召開記者會公告加碼消息,將挹注約7843萬元經費,預計可再讓1萬6341名有需求的年輕人接受服務。 -
祖父母節不讓長輩孤單! 研究:做這件事可降低孤獨感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914今(27日)就是祖父母節,除了關心祖父母之外,多多鼓勵他們和親友、孫子女互動或是參與志工服務,就有助於增進他們的心理健康喔!根據發表於《老化與心理健康期刊》(Aging & Mental Health)的研究指出,定期照顧孫子女與從事志願服務,能讓祖父母減少孤獨感與獲得更多的成就感。 -
AI科技竟能改善憂鬱情緒! 醫:難以取代真人心理治療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551ChatGPT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程式於2022年推出後,引起一股AI風潮。AI除了能回答日常生活的各種問題,也廣泛運用在科技、設計及醫療上。根據1篇發表於《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期刊的研究指出,使用人工智慧語音助手來進行心理治療,患者的憂鬱和焦慮症狀可獲得改善。 -
新手爸爸易憂鬱? 國外研究:3因素影響人父心理健康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303父親節即將到來,趁著節日多給予爸爸們關懷與問候,特別是新手爸爸們。根據1項發表於《JBI EVIDENCE SYNTHESIS》期刊的回顧研究指出,初為人父的男性在轉變成父親角色的期間,心理健康將面臨挑戰,他們希望在父親身份、配偶關係的改變上能獲得更多的指引和支持。 -
暑假太放縱!學童整日沉迷3C產品不妥 董氏提3點建議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640暑假進入第3天,家中的孩子是否仍維持和上學時一樣的生活作息與活動量呢?學童在放假期間獲得休息很重要,但同時也要讓他們保持正常作息並從事足夠的運動。根據1項南澳大學進行的研究發現,當小學生放假時,他們的活動量較少,花更多時間在螢幕上,也吃的更不健康。對此,董氏基金會提出3要點建議,請家長鼓勵孩子們,在放假期間之餘,也能維持穩定作息。 -
近3萬青年曾遭網路霸凌 董氏調查逾5千人有過自殺念頭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731董氏基金會自2020年起進行網路霸凌傷害防治工作,將每年6月第3個星期五倡議為「停止網路霸凌日」,同時發展教案、設計教育課程、短片、舉辦講座等,藉此提升青少年心理韌性及網路霸凌防治觀念。 -
青春期孩子正值叛逆難溝通? 親子專家給爸媽5招收服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594維持良好親子關係,親密互動,可讓孩子遠離尼古丁誘惑。國外1項研究發現,在青少年階段自覺「父母溫暖程度、相處時間以及人際關係或溝通滿意度」等指數較高者,成年後,「尼古丁依賴和藥物濫用」及「意外懷孕」等機率明顯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