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導管檢查
-
避免心臟猝死憾事發生 定期心肌掃描檢查排除心臟危機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070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核子醫學科主治醫師韓登宇表示,一般而言,提到心血管疾病時,大家總是會下意識地跟老年人聯想在一起。然而根據美國心臟學會統計,在40至59歲的中壯年中,有5%至6%的人已經有心血管疾病;而其中更有2%至3%的人會發生心肌梗塞。而在20至39歲的年輕人中,雖然發生率不到1%,但也並非心血管疾病的絕緣體。 -
胸痛原因難預測 奇美急診結合AI輔助有效降低誤判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027奇美醫學中心於2019年5月正式成立「醫療大數據庫暨人工智慧運算中心」(簡稱AI中心),做為奇美醫療體系研發醫療照護AI之基地,致力於發展具奇美醫院特色的AI系統。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與該院AI中心合作,透過大數據發展這套「人工智慧(AI)輔助急診胸痛預測系統」準確度可達9成,目前已實際運用於臨床,為國內急診醫療AI先驅。 -
肺動脈高壓又稱心臟癌症 未治療5年存活率比大腸癌低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290因呼吸困難,必須使用氧氣管、在家休養,而因為氧氣管最長僅6米,林小姐笑稱自己是「6米女孩」。目前林小姐穩定治療,回想起過去自己過馬路時,走太慢而被按喇叭、遭白眼,當時以為腿短、年紀大了,確診為肺動脈高壓後,才知走路慢為症狀之一。 -
症狀像心肌梗塞! 6個問題檢視你是否情緒過勞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665現代科技快速進展,在緊張忙碌、職場環境快速變遷的生活形態下,過勞、過勞情緒、過勞死、過勞自殺等詞彙,成為熱門的職場用語。國泰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單家祁指出,臨床精神醫學並沒有針對「過勞」進行定義,由於「過勞」一詞源自於日本, 有關過勞的文獻資料,大多以日本論文居多,近年中國、台灣學者也陸續發表相關論文。 -
運動體力大不如前 氣喘如牛可能是心臟衰竭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3426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陳玠宇表示,正常狀況下心跳頻率應介於每分鐘60至100下,不正常的心跳模式則稱作心律不整。除了心跳不規律,心跳太快或太慢也可能是心律不整所引起。 -
心臟出現問題才檢查 時機太晚恐怕來不及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371如果發現疑似心臟問題的胸痛者,首先應確認自己是否有三高症狀,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或有抽菸、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50歲以上男性、精神壓力大與個性容易緊張等,也都是危險因子,需要藉由檢查確認心臟健康。 -
OHCA患者鬼門關救回 多虧心導管加低溫治療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831黃國書指出,到院前心跳停止(OHCA)的患者平均存活率小於百分之10,極少數能於出院後無神經學後遺症, OHCA患者若要提高存活率及恢復的機會,需愈早使用AED和CPR才有機會。因為當心跳停止超過5分鐘後,腦細胞便開始壞死,即便經急救後順利恢復呼吸心跳,腦部可能已產生永久性傷害,影響神經學預後造成失能。 -
老菸槍3條心臟血管全阻塞 鬼門關前走一遭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617大部分民眾只要有1條冠狀動脈阻塞,就會導致血流不順,也就是俗稱的「急性心肌梗塞」,48歲莊先生卻是3條冠狀動脈完全阻塞,病情極為少見,原本死亡率超過8成,但在醫療團隊施以氣球擴張支架置放、主動脈幫浦、葉克膜急救、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等才救回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