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導管手術
-
天生心裡「缺了一塊」 活動微喘檢查發現心房中膈缺損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922傅俊閔醫師表示,正常人左心房與右心房互不連通,由心房中膈隔開。若是心房中膈有破洞就稱為心房中膈缺損,這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心房中膈缺損會造成血液經此破洞從左心房流到右心房、右心室再到肺動脈,導致右心室與肺動脈擴大而產生活動耐受性降低、容易喘等右心室衰竭症狀,甚至可能導致肺動脈高血壓等嚴重併發症,需要積極治療。 -
第31屆醫療奉獻獎選拔暨表揚活動 為醫療無名英雄喝采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188本屆報名收件59件參選,獲獎獎項分別為,個人醫療奉獻獎8名、特殊貢獻獎1名、團體醫療奉獻獎1名。個人醫療奉獻獎得獎人包括呂鴻基醫師、林俊龍醫師、牛道明醫師、鄭聿淩護理師、黃常智醫師、陳玉祥醫師、鄭立智醫師、韓國乾修士;特殊貢獻獎得獎人為葉金川教授,團體醫療奉獻獎得獎團體為屏基醫療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醫院馬拉威工作團隊。 -
運匠急性心肌梗塞險猝死 心臟科團隊合力「把命留下」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707心臟血管外科劉殷佐主任表示,因患者置放支架後血壓仍不穩定,只能藉葉克膜暫時維生,但心臟恢復程度不如預期,肺水腫情形相當嚴重,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患者的主動脈只有兩葉薄片,為急性心肌梗塞併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評估後再安排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才順利解除肺水腫症狀,並脫離葉克膜。他笑著說:「總算讓他把命留下來了」。 -
心肌梗塞患者送急診劇增 多數擔心染疫沒回診停藥所致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89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檢查室主任潘泓智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原本追蹤治療良好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因擔心染疫風險而不敢至醫院回診,連帶也中斷服用藥物。沒想到近期1周內竟出現多位患者,因停用抗血小板藥物,造成心臟冠狀動脈支架內急性血栓,所幸經緊急進行心導管手術後,才撿回一命,紛紛嚇得表示不敢再自行停藥。 -
胸悶、冒冷汗、牙痛小問題? 圖解心絞痛須知1次看懂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510心絞痛典型的症狀包括胸悶、胸痛、頭暈、壓迫感,疼痛可能延伸到下巴、脖子、肩膀、背部等處,嚴重時會痛到冒冷汗。然而臨床上也會遇到各式各樣不典型的症狀,例如疲倦、噁心、睡眠障礙、腹痛、甚至牙痛等,廖振宇醫師解釋,由於這些表現不容易讓人聯想到心臟問題,而容易延誤就醫。 -
心導管手術精準度再進化 OCT系統提升影像解析更清晰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889如何讓心導管手術做到最理想以改善病患症狀,並幫助病人解決心血管疾病,是介入性心臟專科醫師所追求的目標。 -
31歲男反覆血栓、心肌梗塞 竟是罹罕病血小板增多症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680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王宇澄表示,患者到院時發現其右冠狀動脈嚴重血栓,住院期間經過多次血栓抽吸術治療,並使用多種藥物,方才穩定病情。由於病患年輕,且大量心血管血栓的表現並不尋常,於是安排抽血檢查,發現其血小板數目高達57萬/UL(正常值為15萬~45萬/UL),超出標準太多,便轉介至血液腫瘤科進一步檢查。 -
心耳位心房上方突起囊狀構造 血液滯留恐成血栓釀中風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5565歲周先生有高血壓病史,2年前曾因下肢疼痛就醫,發現下肢急性動脈血栓,立即處置後並無大礙,同時發現有心房顫動,長期追蹤並使用藥物控制,仍然發生2次腦部小中風,雖在及時治療下沒有發生後遺症,但周先生想防範大中風發生,選擇「迷宮手術併左心耳夾閉」手術,降低心血拴出現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