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復健醫學科
-
50歲婦人罕見漂浮血栓突發中風 醫曝成功康復3大關鍵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230危險的腦中風如未在黃金時間送醫搶命,腦細胞缺氧損傷,可能導致肢體功能無法恢復。宜蘭1名50歲的張姓婦人去年底突發中風,半身癱瘓,幸好親友及時發現,緊急送醫後成功取出血栓,才得以在3個月內康復,恢復日常生活。至於能大幅度復原的關鍵,就是即時送醫、醫療處置得宜與病人的積極復健。 -
7旬婦關節退化痛10年 關節置換後復健半年重拾行動力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27宜蘭經營早餐店的70歲林姓婦人因工作長期久站,加上10年前一場車禍傷害,導致雙膝退化。退化性關節炎和半月板磨損,令她經常步履不穩、雙腿無力,退休後幾乎足不出戶。去年年中,林婦在子女勸說下至羅東博愛醫院骨科接受雙膝全關節置換手術,術後她積極復健,半年內便恢復行動能力,自由外出,重拾退休自在新人生。 -
男子出車禍右腳骨肉全散 9小時接合手術讓他免於截肢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90331歲吳姓男子凌晨開車不慎打滑,撞向對向來車導致車頭全毀,踩煞車的右腳在劇烈衝擊下95%斷裂,影響部位包含腳骨、血管、肌腱、神經等,右腳與身體僅剩薄薄皮膚相連!羅東博愛醫院骨科足踝專科醫師王秋猛為其清創、縫補骨骼血管肌腱,花費9小時順利接合足踝組織,而吳男術後在積極復健下免於截肢命運,半年後已能走能跑,恢復日常生活。 -
年輕女練跑到髕骨外翻! 醫採肉毒桿菌治療挽救跑者膝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4449羅東博愛醫院復健醫學科教授鄧復旦表示,髕骨的左右兩側各有一條股內側肌和股外側肌,當股外側肌肌力強於股內側肌時,就會造成髕骨外翻,此時透過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放鬆股外側肌,使髕骨回歸平衡的位置,就不會造成摩擦疼痛。 -
年輕人久未打球!猛力蹬腓腸肌竟斷裂 休養復健需半年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3042雙和醫院復健醫學科主治醫師楊政道提醒,運動雖有益身心健康,但可別忽略運動前後的暖身與舒緩動作,若不幸發生較嚴重的扭傷或挫傷,謹記保護患處(Portect)、休息(Rest)、冰敷(Ice)、壓迫(Compression)與抬高(Elevation)的「P.R.I.C.E口訣」來避免傷害加劇。 -
心衰竭照護規律用藥定期回診 復健運動救命處方不可少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286宜蘭1位37歲鄭女士於夜市經營小吃攤,雖然年紀不大,卻長期為心臟病所苦,不只曾因病休克瀕死,也曾做過心臟繞道手術,體質孱弱容易疲累。今年1月下旬,因呼吸困難與咳嗽等症狀而被家人送往急診,經檢查發現有急性肺水腫,緊急住院接受治療。鄭女士在治療後,目前病情已緩減,她很感謝羅東博愛醫院再次挽救性命。 -
台灣拔除與放置鼻胃管率仍偏高 可由訓練重建吞嚥功能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278羅東博愛醫院復健醫學科暨吞嚥機能重建中心主任葉書銘醫師表示,因為吞嚥困難而需鼻胃管協助進食的病人不在少數。長期使用糊狀食物透過鼻胃管直接灌進胃中,病人除了無法享有食物的滋味之外,外觀如象鼻的管路也讓病人難以釋懷。 -
乳癌治療後逐漸恢復卻出現水腫 竟是這裡出問題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570黃女士自2018年發現乳癌後,除了手術切除左側乳房外,也積極接受化療與放療。雖然身體狀況逐漸恢復,但去年黃女士接受放射治療時,左側上肢出現淋巴水腫,整隻手臂到手掌都呈現浮腫,與健康的右手臂相比,手圍整整相差2公分半,既不能握也無法活動,更痛到晚上睡覺都不安穩。後來個管師協助轉介復健醫學科,鄧復旦副院長以「體外震波儀」予以治療,創新臨床應用不僅有效消除黃女士的淋巴水腫,過程輕鬆也讓黃女士倍感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