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影響
-
肌少型肥胖危害健康更大! 檢測小腿圍和留意這些警訊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457「肌少症」是造成老年失能的主要原因,特徵為肌肉質量、力量與功能下降,而非以體重或體型來診斷。董氏基金會提醒,若未及早預防,肌少症可能導致失能、生活品質下降,甚至失去自理能力與增加死亡風險。然而,是否只有「瘦老人」才會有肌少症?事實上,即使外表「看起來不瘦」或偏肉的人,也可能罹患肌少症。原因在於隨著年齡增長,即使體重不變,身體組成仍會改變:肌肉量自50歲起逐漸加速減少,而脂肪量則持續增加至約70歲。脂肪往往掩蓋了肌肉不足的問題,若忽視預防,就可能發展為肌少症。 -
經典老藥退出台灣! 健保署:有學名藥替代不影響用藥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8031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黃郁文表示,「阿斯匹靈」為全球上市逾120年的藥品,經統計,113年拜耳公司「阿斯匹靈」在台市占率僅為3.5%,目前僅4家醫學中心使用,而健保給付同成分學名藥共有33項,如果退出台灣,不致影響國人用藥權益。 -
空污影響心血管疾病 台灣首份民間氣候健康白皮書公布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142極端氣候不僅衝擊環境,更直接威脅國人健康。保誠人壽攜手台灣師範大學,發表台灣第一份民間主導的《氣候變遷與健康調適白皮書》,分析2000年至2022年健康與環境數據,揭露氣候與心血管疾病關聯。研究發現,交通密集區的氮氧化物濃度與心肌梗塞、腦中風高度相關,夏季6至8月為就診高峰期,65歲以上長者風險更高出年輕族群數百倍,顯示氣候變遷已成全民健康重要威脅。 -
B型肝炎8旬嬤確診零期肝癌 醫揭肝癌高危險群應篩檢
癌症新知 / 肝癌7677一名83歲的黃姓老婦人因身體不適到台北慈濟醫院就診,就診過程中意外發現肝功能異常,進一步檢查發現一顆約1.5公分的肝臟腫瘤,確診為第零期肝癌,同時也發現患者患有B型肝炎,卻因沒有症狀所以不曾進行相關治療。所幸發現及時,由胃腸肝膽科醫師鄭煜明執行電燒治療,術後三天患者順利出院,目前僅需定期追蹤避免復發。 -
30歲女子長期膝蓋疼痛 微創軟骨修復術助她重拾行動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001「醫師,我的膝蓋好像壞掉了,已經好幾年不能好好蹲下。」這是一位30歲女性患者在門診裡說的第一句話。她長期受到膝蓋疼痛困擾,不僅無法跑步或運動,甚至連日常生活中的動作,包括蹲下、上下樓梯、長時間站立,都變成折磨。她嘗試過物理治療、護具支撐,疼痛仍舊揮之不去。 -
鼻塞、鼻涕倒流飄魚腥味非感冒 竟是黴菌性鼻竇炎作祟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835台中一名52歲男子長期受流鼻涕、鼻涕異味困擾,幾乎三天兩頭就感冒,即使到診所拿藥但很容易復發。直到他前往長安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經林恆甫醫師以內視鏡及電腦斷層檢查後,才發現鼻竇內疑似有黴菌,確診為「黴菌性鼻竇炎」。透過鼻竇內視鏡手術結合導航系統完整清除病灶,術後隔天就出院,一週後恢復正常生活,惱人的鼻塞、異味消失了,感冒次數也大幅減少。 -
躺下「秒睡」不是好事! 可能整夜都在與缺氧狀態搏鬥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577你是否也羨慕那些一躺下就能立刻入睡的人?許多人認為「倒頭就睡」代表睡眠品質良好,但醫學研究卻指出,過快入睡可能是健康警訊,表面上看似睡得香甜,實際上可能整夜都在與缺氧狀態搏鬥。 -
預防骨折勝於治療!老人跌倒死亡風險增 存骨本要趁早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917「預防骨折比治療更為重要!」黃獻漳醫師強調,預防骨折與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首要維持骨頭健康,平時飲食可多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搭配負重運動,如:快走、慢跑或簡單的重量訓練,都是可以提升骨質、增加骨密度的方法,避免一受碰撞就引發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