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帶原
-
立院厚生會籲政府擴大B肝C肝篩檢 納入勞工健檢項目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402肝病曾被喻為「國病」,長久以來,位居10大癌症死因排行榜第2名,B、C型肝炎是致病的主要原因,立法院厚生會今天呼籲,政府應將1986年前出生的人納入公費肝炎篩檢,找出更多B、C肝帶原者,並將B、C肝炎篩檢納入勞工健檢項目。 -
《兒童健康手冊》用了沒? 兒科醫教新手爸媽按表操課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713宋俊宏婦幼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林偉豪指出,新生兒出生後有不同階段的常規檢查,其中最基本的包括身高、體重和頭圍的變化。這些檢查可以在幼兒接種預防針時 一併進行,作為預防保健的一部分,藉此了解幼兒的發展和營養是否正常。根據《兒童健康手冊》,數據範圍介於第3至第97個百分位之間皆屬正常體型。舉例來說,若身高低於第3百分位,可能顯示內分泌功能異常;相反地,超過第97個百分位也是異常。例如頭圍過大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徵兆;體重超過第97個百分位,可能有兒童肥胖問題。 -
三餐外食、不運動!工程師1年胖10公斤 肝指數還異常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127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品貽指出,現今社會中,肥胖(尤其中央型肥胖)、糖尿病、血脂肪異常等健康問題逐漸成為高危險群的標誌,這些人不僅得面對體重的困擾,還可能遭遇脂肪肝的潛在威脅。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體重正常,仍可能因基因影響而罹患脂肪肝,同時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也都會造成這類族群風險的增加。 -
避免藥品肝損傷!民眾服用這些藥物 需多留意不適症狀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4306依照藥害救濟基金會的統計,藥品所引起之肝膽疾患案例年齡分布多為50歲以上,比例超過60%以上,顯示使用者的年齡(如機能衰退)、共病症(如B、C型肝炎、脂肪肝等)、多重用藥(如藥品交互作用)等,都是引起肝損傷的潛在風險因子。 -
皮膚癢撓不停!女子罹結節性癢疹 1治療改善皮膚病況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5468奇美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說明,結節性癢疹(又稱癢疹),是一種慢性皮膚疾病,好發於女性、壯年及中老年人,臨床表現為皮膚出現許多如米粒或碗豆大小般且偏硬的顆粒狀結節,有些病灶甚至會融合成一大塊厚厚的板塊。 -
治療肺結核!民眾用藥小心肝傷害 出現9大前兆快就醫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806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INH、RMP及PZA可能導致輕微的肝功能異常,也有可能導致嚴重且罕見等程度不同的肝傷害,根據台灣歷年藥害救濟案件數據統計,藥品所引發嚴重且罕見之肝傷害包括急性肝炎、肝衰竭、猛爆性肝炎等,其疑似致害藥品則包含INH、RMP及PZA。 -
寶林茶室廚師手部驗出米酵酸菌! 台大法醫所所長說明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317台北市信義A13寶林茶室重大食安事件出現重大突破,北市府上午宣布,越南籍廚師手部樣本檢驗出米酵菌酸陽性反應,負責這次檢驗的台大法醫研究所所長翁德怡表示,廚師的手部只是間接媒介,主要問題在於食材,綜合研判,下毒可能性應該很低,但目前尚不知哪個食材惹禍。 -
B肝帶原者是肝癌危險群! 定期腹部超音波檢查揪病灶
癌症新知 / 肝癌7140施明德早年曾接受採訪,提到自己是在36歲時發現B肝帶原,而後有定期追蹤檢查;60歲時曾在1次門診追蹤發現肝臟有0.7公分的黑點,因高度懷疑是肝癌,接受酒精注射治療,不過,近期再度傳出肝癌復發,經治療後仍不幸病逝,引起社會各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