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帕金森氏症
-
守護腦部健康吃什麼?護腦食材大公開 預防中風快補充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59腦中風、偏頭痛、神經衰弱、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都是腦部常見的病變,可以透過適當的飲食調理,避免疾病的發生或是改善疾病的狀況。 -
吞嚥困難只能依賴鼻胃管? 醫:靠復健能找回進食功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57台灣長照機構中有94%的病患使用鼻胃管,但這並非治療吞嚥困難的唯一解方,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余育霖表示,吞嚥是人體每天都會使用且很重要的反射行為,吞嚥困難有很多不同的表現方式,而大部分神經學或退化性疾病是可藉由吞嚥復健來改善的。 -
腦性麻痺病人手腳功能退化 基因檢查竟為神經退化疾病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4811位20歲自小被診斷為智能障礙的「腦性麻痺」病人,因近1年肌張力失調情形加重,引起手腳功能退步及無法單獨行走,故家長帶其至醫院就診,經醫師診斷竟為Beta螺旋狀蛋白關聯之神經退化疾病(BPAN)。 -
顫抖症「顫抖」本質找到了 神經醫學新突破登國際期刊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7126原發性顫抖症盛行於高齡族群,在高齡族群盛行率為帕金森氏症的5倍,為找出引起顫抖的機制,並協助國人相關疾病診斷與治療,國科會腦科技專案計畫及吳大猷先生紀念獎計畫共同支持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科暨研究所潘明楷副教授研究團隊發現顫抖症的核心機轉,直指「顫抖」的本質,且透過週期電刺激術干擾顫抖的頻率,可緩解病患顫抖症狀。並將此一系列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
憂鬱症12大類型全解析 9大前兆透露警訊可望及早防範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693憂鬱症是1種情緒障礙,大多患者會分階段發作,其中憂鬱症狀也會與正常情緒交替出現,情緒有時還可能異常高漲,甚至出現過動、易怒與焦慮不安等症狀。 -
「硒」元素具抗氧化作用 助年長者預防神經退化性疾病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6155林邵臻醫師舉例,素食者容易缺乏硒,是因為硒雖然可以透過食物攝取,如巴西堅果和豆腐,但大多數仍存在於動物性食材,如鮭魚、蝦、雞肉、牛肉等。此外,生病和經常需要接觸重金屬的工人,因身體處於大量消耗硒的狀態,除了透過食物的攝取外,建議在經過醫師進行血液或尿液檢測評估後,額外透過高純度活性硒口服補充劑或硒營養針劑點滴來補充。 -
失智症5大常見症狀 55歲男忘記公司位置、認不得親人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488很多民眾可能以為失智症只是老年人老化的疾病,但安南醫院精神醫學科醫師王文隆解釋,失智症並不是普通老化或單純記性變差,而是認知功能出現障礙,且此症候群類型相當多,常見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 -
中風半癱陷低潮!rTMS促進腦部活性 重拾肌力與自信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76651歲張先生長期抽煙喝酒,高血壓也沒好好控制,以致於去年底清晨起床時,右側肢體突然不聽使喚,就醫後檢查出左側中大腦動脈區域梗塞,雖撿回一命,但已對生活產生劇變,情緒也陷入低潮,經建議採用「重覆經顱磁刺激術」促進腦部活性,不僅找回笑容、提升復健意願,患部肌力也逐漸恢復,重拾生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