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定期檢查
-
3招防肺癌!EGFR突變轉恐復發轉移 醫揭1治療降風險
癌症新知 / 肺癌6656在台灣,肺癌是10大癌症中「發生人數最多、晚期確診比例最高、死亡率最高」的3冠癌王,嚴重威脅國人健康。為呼籲全民正視肺癌的威脅,台灣癌症基金會邀請國民好媳婦佩甄擔任肺癌衛教大使,鼓勵民眾一起加入「測一下肺怎樣」行動,提醒高風險族群定期接受篩檢、及早揪出肺癌,早期治療增加治癒機會! -
失智與老化差別在哪? 醫:失智症病程是從失憶到失能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84振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鄧鐘泉表示,失智症不同於正常的老化過程!正常老化可能會導致短暫的記憶喪失,但通常能夠恢復,而失智症則是腦部病變,導致長期記憶喪失和認知功能衰退。 -
白內障術後視力竟退步 醫師解析:恐是「這現象」作祟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486白內障手術是常見的眼科治療,不過有些患者在手術後一段時間,可能會再度出現視力模糊情況,以為白內障又復發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主任張延瑞解釋,白內障手術後視力再模糊並非「白內障復發」,恐是出現「後發性白內障」現象。 -
血尿警訊要知道! 無症狀「顯微血尿」容易障眼難發覺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267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董世祥表示,患者從輕微的感染到嚴重的腎臟疾病或癌症都可能引發血尿,情況還分成顯性血尿和顯微血尿2類,顯性血尿是能用肉眼觀察到尿液的顏色變化,而顯微血尿則需要通過尿液鏡檢才能發現。 -
乳癌定期篩檢能救命!及早發現治療 5年存活率近100%
癌症新知 / 乳癌7149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乳癌倡議今年主題為「沒有人應該獨自面對乳癌」,強調早期發現、及時診斷與全面治療的重要性。國民健康署呼籲45至69歲婦女及40至44歲具乳癌家族史的婦女,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近100%。 -
減重手術有哪些?肥男求職不順 術後搭運動狠甩20公斤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5810很多人誤以為減重手術是1個捷徑,只要做完手術就可以輕鬆減重,不需要付出努力。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胃腸內科醫師沈群勝說,其實減重手術並不是捷徑,而是幫助重度肥胖者管理體重的1個工具。術後患者仍然需要進行長期的飲食控制、運動和生活習慣調整,否則可能會出現體重反彈。因此,手術後的生活方式調整對於手術成功至關重要。 -
狹心症「救命小罐」慎用!有4禁忌 5分鐘未緩解速就醫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4078當狹心症或心肌梗塞的胸悶、胸痛發作時,患者會服用「救命小藥罐」來緩解,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表示,該藥物成分為硝化甘油,若民眾服藥後5分鐘,心絞痛症狀仍未緩解,應立即就醫接受治療。 -
肝膿瘍與大腸癌成正相關! 醫籲定期檢查長者更要小心
癌症新知 / 腸癌7590臺北榮總感染科林邑璁主任研究發現,得到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引起的化膿性肝膿瘍的病人,很高的比例帶有大腸的病變。臺北榮總過去13年共有112位化膿性肝膿瘍的病人接受完整的大腸鏡檢查,其中有45位(40.2%)病人發現有大腸腺瘤性息肉,12位(10.7%)病人發現有大腸癌,大腸病變的比例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