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奶類
-
「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16469張斯蘭強調,胰島素對生命至關重要,血液葡萄糖要進入細胞提供能量,必須有胰島素作用。如果血糖值很高,卻沒有胰島素協助,葡萄糖就只能在血液流動,細胞會獲取不到養分能量,大腦會誤判食物攝取不足,容易多吃、多喝、體重減輕、嘔吐等,長期提高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
癌友體重要斤斤計較努力維持 國健署:均衡飲食這樣吃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5586什麼是正確均衡飲食?國健署提醒,依照現行健康飲食指引,每日飲食中,糖攝取量應不超過總熱量的10%、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約6公克鹽)。此外,每天早晚各1杯奶類,如牛奶、優格或優酪乳等。每餐食用1個拳頭的水果及蔬菜,蔬菜攝取應比水果多一點,建議多吃當令彩色蔬果,顏色越豐富越好。 -
早晚1杯奶、3餐優蛋白 遠離肌少症「營」在均衡飲食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5315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9年「長者衰弱評估」篩檢結果顯示,20萬名65歲以上社區長者中,65至74歲長者有9.5%;75至84歲長者有18%;85歲以上長者有33.8%出現衰弱前期到衰弱狀態。結果顯示年齡越高衰弱比率越高,有衰弱狀態的長者更容易因為肌力、平衡感及體力變差而增加跌倒意外發生的風險。 -
想要增肌減脂 高蛋白攝取「質量」比「總量」更重要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9561份追蹤超過12萬人20年的研究報告指出,每天多攝取1份紅肉,也就是約掌心大小的紅肉,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就高13%。若攝取的為加工紅肉,情況更糟,每天只要多吃1條熱狗,或2片培根,也就是約半份的加工紅肉量,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提高20%。相對來說,若控制1天的紅肉攝取量於半份以下,就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作機率。 -
寶寶從奶類銜接成人食物 建立均衡飲食打造腸道健康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800當食物進入身體後,當中的營養素經過胃的消化處理,進入腸道,由腸道所分泌的酵素分解為小分子的葡萄糖、胺基酸和脂肪酸,再經由腸道黏膜細胞吸收進入血液,最後,藉由血液循環送到全身,提供細胞所需要的能量。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兒童腸胃科主任黃清峯表示,營養是所有生理功能運作的基礎,正確且均衡地透過食物攝取營養,並讓健康的腸道吸收,可維持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作。 -
室內昏暗無光過敏原恐聚集 誘發鼻過敏一發不可收拾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02不僅是小美這種日夜顛倒的輪班人員不喜歡房間有太多光線,許多人因為住宅與鄰居距離太接近,或者租屋族因為和房客在同一層樓生活,擔心沒有隱私而不喜歡打開窗簾。然而,美國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研究指出,長期在昏暗無光的房間生活,有12%的細菌存活著並大量繁殖,而明亮且光線充足的房間,其細菌量只有6.1%至6.8%,這些細菌都是容易導致人們產生咳嗽、打噴嚏等過敏症狀的過敏原,過多的細菌甚至容易使人生病,長久不癒。 -
寶寶哭鬧不停好煩惱 哭了該立刻安撫嗎?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4346由於寶寶不會說話、溝通,「哭」成了最自然的表達方法。然而,許多家長一看到孩子哭得歇斯底里,不免懷疑寶寶生病、身體出問題。但振興醫院兒童醫學部特約醫師羅玉芳指出,孩子哭泣的原因五花八門,卻只有5至10%的寶寶是真正因生理疾病而哭泣,家長可先評估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是否被滿足。 -
善用孕期「3養哲學」 準媽咪調出母胎好體質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441究竟懷孕期間的飲食和生活應如何規劃呢?被譽為「台灣保健營養的開拓者」,也是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的創系者謝明哲教授,以「3養哲學」觀點為立基點,告訴孕媽咪聰明補充營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