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失智者
-
別再一直問失智者「我是誰」? 專家告誡6大NG行為!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455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失智者因認知功能缺損以致走失風險高,特別是在過年期間家人團聚、活動多且熱鬧的時候,風險更高,因此,建議每天幫長輩拍照,有助快速協尋;其次,現在就幫有走失之虞的長輩申請愛的手鍊及愛心布標,並更新身分證的照片,以利快速找回走失的長輩。 -
6成以上失智患者未失能 憶起樂齡過生活增加社會參與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48974歲劉先生退休前擔任證券、食品等相關業務工作,喜歡與人互動,但兩三年前,因腦中風引發血管型失智症,個性變得內向,在家人鼓勵下,半年前參加台北市「憶起樂齡過生活」活動,接受職前訓練、認知課程,讓他重溫業務員角色,相當開心。 -
尋找年味!氣味可喚起過去回憶 幫失智患者重溫記憶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175在一些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身上有早期嗅覺喪失的症狀,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甚至有不少人在認知功能還未被注意到改變時,嗅覺功能就已經變差了,嗅覺變差也會同時影響到味覺。研究發現,輕度認知障礙和失智症患者的味覺也會比較差。 -
天氣變冷民眾瘋搶暖暖包 失智長輩當芝麻糊誤食案件增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684甄瑞興表示,暖暖包裡面含有鐵粉、活性碳、鹽等物質,一般人當然知道不能食用,但失智患者卻可能以為這是芝麻糊或是調理食品,直接沖泡或是拌麵拌飯,誤食後可能引發食道、腸胃潰瘍。 -
超過半數人以為失智症是正常老化 你也有錯誤觀念嗎?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270賴德仁理事長表示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29萬人,民國130年前平均每年增加1.7萬人,將對造成家庭、社會造成巨大衝擊。自2013年開始,台灣失智症協會致力於推動「失智友善社區」,期望能增加民眾對於失智症的認識,建構失智友善環境,一同因應失智症所帶來的影響。 -
失智症非正常老化 找對科別妥善治療有助延緩病情惡化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7243依據台灣失智症盛行率推估,至2019年底,失智人口已超過29萬人口,其中65 歲以上老人失智症盛行率為7.78%(約28萬人),也就是說65歲以上的老人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失智症的影響,已經是全世界共同的挑戰。然而,失智症到底是什麼樣的疾病?民眾又該如何區分正常老化與失智呢? -
國際失智症日推動德曼莎計劃 從失智症患者需求出發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661國際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ADI)於1994年起訂定每年9月21日為「國際失智症日」,2010年起國際失智症日活動擴大為「國際失智症月」,每年9月同步辦理全球性行動活動,連結全世界逾百個國家的失智症協會、失智症患者及家屬共同響應的宣傳活動,讓更多人認識失智症,呼籲社會大眾對於失智症的預防、治療、照護及撕除對失智症的標籤化。 -
失智症非正常老化 影像檢查有助及早發現海馬迴萎縮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085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表示失智症是種疾病,不是正常的老化現象。很多人常形容老了容易老番癲、同樣問題重複問很多遍、走路不穩、跌倒等現象,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就很容易忽略了很有可能是失智症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