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大腸鏡檢查
-
糞便潛血陰性別高興太早! 因為大腸癌不一定會出血
癌症新知 / 腸癌7427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部長陳皇光表示,統計機構內檢查確診大腸癌病患,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比率僅有25%,高達75%呈現陰性,由此可見糞便潛血檢查有很大機會不一定能發現大腸內的異常組織,特別是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癌細胞,表面具有一定厚度,不一定會因摩擦出血,當然也有可能是檢查當下糞便較軟的緣故。 -
糞便有血!大腸癌?痔瘡?分不清 便便顏色藏玄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500其實不僅台灣,大腸癌在日本也是容易發生的癌症,癌症死亡排比男性是在第3位,女性則是第1位。雖然大腸癌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但部分民眾就算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也不願意接受大腸鏡檢查,自我安慰自己可能是痔瘡出血,除了否認自己有癌症外,也有可能是害羞不願意接受檢查。 -
怕照大腸鏡錯失治療良機 水大腸鏡減輕疼痛感新選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467謝毓錫醫師表示,許多民眾害怕大腸鏡檢查疼痛,又擔心麻醉風險,未能及時接受檢查而錯失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大腸癌的時機。因為健保沒有給付內視鏡麻醉,台灣大腸鏡檢查很多都是以無麻醉的方式進行。其實在有經驗的醫師手中,大部分患者做大腸鏡時不需要麻醉即可完成。 -
腸胃炎反覆發作好不了 男童確診罕病克隆氏症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401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童腸胃科主治醫師陳德慶表示,克隆氏症相當罕見,在台灣發生比例約10萬分之0.2,一般好發於20至40歲的青壯年,少部分則會發生在兒童身上。克隆氏症是種自體免疫疾病,會造成腸胃道慢性及反覆性發炎,兒童若長期在發育期間腸道發炎,會造成營養吸收不良,而影響生長發育。但目前該病的發病原因不明,推測可能與遺傳、腸黏膜免疫調節異常、腸內共生菌種改變,飲食西化或環境壓力等因素有關。 -
大腸癌發生率連年增高 排便出血就應提高警覺!
癌症新知 / 腸癌3614黃洸偉指出,糞便帶血是腸胃科門診常見的問題,原因包括痔瘡、肛裂、大腸瘜肉、大腸炎、大腸憩室症,甚至是大腸癌。不少民眾患有痔瘡,因此發現便血時就直接聯想到痔瘡,而未進一步接受檢查。 -
對抗病毒營養補充很重要 這5種食物讓你吃出免疫力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4880潘富子也提醒民眾,均衡飲食、良好的生活型態及習慣,是健康的根本之道。而腸道被稱做是人體的第2個大腦,腸道不僅是負責運送食物與消化吸收的消化器官,同時還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因此,維護腸道健康狀態,可有效增強免疫力。 -
預防大腸癌 醫師建議從這7招做起
癌症新知 / 腸癌4249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楊靖國表示,大腸瘜肉為大腸癌的前兆,大多數的大腸癌都是由腺瘤性瘜肉癌化而來;一旦發現建議及早切除以絕後患,能夠有效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
做大腸鏡前必看! 少了這步驟恐讓檢查做白工
癌症新知 / 腸癌4485國泰健康管理健管師在檢前衛教時特別提醒民眾,建議在檢查前3日,可改食用白稀飯、白吐司、麵條、豆腐、蒸蛋、以及去筋、去皮雞肉和魚肉。另外像是無渣飲料(運動飲料、汽水)、不加蔥蒜的湯麵、無油清湯也是可食用的,檢查前1天,可吃白吐司、白稀飯、白饅頭等食物,過午後就食用代餐包,不再食用固體食物,並且只能喝無渣流質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