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基因檢測
-
腦性麻痺病人手腳功能退化 基因檢查竟為神經退化疾病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2031位20歲自小被診斷為智能障礙的「腦性麻痺」病人,因近1年肌張力失調情形加重,引起手腳功能退步及無法單獨行走,故家長帶其至醫院就診,經醫師診斷竟為Beta螺旋狀蛋白關聯之神經退化疾病(BPAN)。 -
及早防肺癌降低死亡率 醫籲:40歲成人每年需檢查1次
癌症新知 / 肺癌5886振興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陳威廷強調,早期預防和早期治療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關鍵,建議40歲以上成人每年接受1次胸部X光檢查,高危險族群可2年接受1次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有家族病史者則應與醫師討論適當的檢查頻率,以真正達到預防肺癌之效果。 -
新突破!國衛院首繪台灣乳癌基因變異圖譜 登國際期刊
癌症新知 / 乳癌5952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病率最高的癌症,110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當年度乳癌新增1萬5448人,而111年就醫人數達16萬多人。國家衛生研究院運用次世代定序技術檢測發現,基因檢測可為約4成台灣晚期乳癌患者提供治療選擇的幫助。 -
SMA病友福音!SMA藥物健保給付再放寬 治療見曙光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259隨著藥物進展,健保從2020年起分階段給付SMA藥物,今年8月健保給付再放寬條件,解除「3歲以下確診」與「上肢運動功能RULM≧15分」兩大限制,全台400多位病友均有機會獲得治療。 -
南投醫院癌症治療中心啟用 卓揆盼促醫療資源合理分配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528衛福部南投醫院癌症治療中心於20日舉行竣工暨啟用典禮,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自出席表示關心。卓院長表示,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有關醫療及健康相關部分,將會較今年增加318億元,盼透過經費挹注,充實各項醫療人力、設備及研發癌症治療新技術,達到2030年前國人癌症死亡減少3分之1的目標。 -
等了近20年!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BRAF基因雙標靶問世
癌症新知 / 腸癌9726自2005年首款大腸直腸癌的標靶藥物問世以來,近20年都沒有專屬標靶藥物,可治療高惡性度的BRAF基因突變。近年迎來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新曙光,終於有BRAF基因突變專屬的雙標靶藥物可使用。 -
肺癌防治3隻箭!公費篩檢名額增 助高危險群遠離威脅
癌症新知 / 肺癌6229台灣每年新增1萬6000多名肺癌患者,位居10大癌症發生率之首,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提出「癌肺防治3隻箭」,希望透過「低劑量斷層掃描篩檢」、「NGS基因檢測促進精準治療」與「健保加速納入新藥」,降低肺癌對於國人的威脅。 -
2024亞洲生技大展登場為期4天 共有900多家廠商參展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66012024亞洲生技大展(BIO Asia-Taiwan 2024)於今天(7月26日)正式登場,展期為期4天,今年共有900多家廠商參展,攤位數逾2200個,開幕典禮上頒發2024傑出生技產業獎(Taiwan BIO Awards)「傑出生技產業金質獎」、「潛力標竿獎」、「傑出新創獎」、「年度產業創新獎」,19家廠商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