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基因檢測
-
健保30有成! 石崇良:從治病到健康、永續與健康平權
醫藥衛生 / NOW人物9083全民健康保險邁入30週年,這不僅是台灣醫療體系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一個擘劃未來願景的關鍵時刻。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即將於9月1日接任衛福部部長,在回顧健保30年來的輝煌成就,石崇良提到,健保以眾人之力、科技之助,努力守護國人健康,實現醫療平權的理想。面對超高齡社會、新興疾病與國際變局等多重挑戰,健保透過數位轉型,從過往的「疾病照顧」轉向「健康照顧」,為全民建構一個更智慧、更永續的醫療新未來。 -
告別基因檢測! 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乳癌治療新趨勢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149Trop-2是一種存在於癌細胞表面的特殊蛋白質,就像癌細胞的「標籤」,能讓藥物更精準地找到癌細胞。在乳癌細胞中,尤其是三陰性乳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Trop-2的表現量較正常細胞高很多。研究發現,Trop-2的高表現與腫瘤的生長、轉移及惡化密切相關。因此,Trop-2在乳癌治療領域備受關注,特別是針對難治的乳癌類型,成為開發新型乳癌藥物的理想目標。 -
健保擴大給付3癌症標靶用藥! 精準治療有助抗癌延命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2001精準抗癌再進化,助攻「健康台灣」!今年6月起,衛生福利部健康保險署正式擴大給付PARP抑制劑於卵巢癌、乳癌及攝護腺癌,落實「基因檢測-精準用藥」的抗癌政策。對此,台灣癌症基金會攜手台灣婦癌醫學會、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台灣乳房醫學會與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肯定健保署精進癌症治療策略,並表示這不只是達成與國際接軌的新里程,更有助關鍵時刻讓癌友們用上對的藥。 -
解開身體密碼! WGS全基因檢測能預知未來健康風險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4748多數人對基因檢測的印象,仍停留在「看看有沒有遺傳疾病」。但對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醫療技術部王松惠經理而言,這項檢測的意義,遠比想像中更深。擁有41年護理經驗的王松惠,談起進行全基因體定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檢查的契機時說道:「看見年邁的父母每天都服用一堆慢性病藥物,讓我經常思考,當我走到人生晚年階段,是否也會重蹈覆轍?」作為護理人員,她見過太多病人在「用藥」與「副作用」之間艱難拉鋸;而作為家人,也希望親人能比自己這一代更早看見自己的身體輪廓,不必走太多冤枉路。
-
北醫附醫完成北市首例 阿茲海默症單株抗體療法抗失智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5103面對高齡化社會浪潮,失智症成為台灣重要公共衛生議題,台灣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已超過35萬人,其中7成是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積極引進阿茲海默症單株抗體療法,本週為首位病人完成治療,同時也是台北市大型醫院的首例,開啟早期診斷、早期介入新篇章。 -
帶這基因失智風險恐增15倍 守護大腦健康5件事要做到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787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1年報告,目前全球有超過5,500萬人罹患失智症,預估到2050年將增加到將近1億4千萬人。台灣同樣面臨挑戰,根據2024年衛福部的統計,6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100人就有8人可能已經罹患失智症,顯示失智問題刻不容緩。 -
亞東阿茲海默症新藥自費百萬元施打! 用藥條件有限制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710783歲國畫老師麥張愛華可獨自搭乘捷運公車,處理家務,還可在家照顧失智症先生,看似正常,但去年起陸續出現健忘、重複提問,主動就醫接受治療,確診為早期阿茲海默症。在家人支持下,今天接受每年至少百萬元起跳的針劑治療。 -
百歲爺爺成功開「心」! 挺過主動脈剝離手術生死關頭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764百歲爺爺戰勝主動脈剝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外科團隊近期完成一項高難度的急性主動脈剝離手術,成功為一位年屆百歲的病人進行手術治療。醫療團隊運用關鍵的血管吻合技術,有效降低術中出血風險,歷經8小時的奮戰,順利完成手術。病人不僅在極高風險下倖存,術後恢復狀況良好,甚至能以輪椅推著家人一同行走進行復健,創下全台A型主動脈剝離手術最年長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