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吃早餐
-
女性年過40體型肥胖 膽結石上身比生孩子還痛
兩性關係 / 女人幫5214年齡30出頭的小琪因工作忙碌3餐不定,又有吃消夜的習慣,產後身材漸朝橫向發展。為回復身材,小琪開始每天只吃1餐,早上幾乎是1杯黑咖啡打發,如果胃不舒服就自行買藥吃,並未積極治療。去年過年返鄉,面對滿桌佳餚決定暫拋節食的堅持,好好大吃一頓,但收假北上前,卻突然感到上腹部一陣疼痛,蜷曲在床上無法動彈,還 -
親子共餐家人更親密 遠離憂鬱增加幸福感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5564有多久沒和孩子一起吃飯了呢?越來越多研究發現,親子共餐有助於孩子控制體重、減少偏食挑食,並減少憂鬱、焦慮,做好情緒管理等。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親子共餐對孩子的飲食行為發展及體重控制有重要影響,家長應該多跟孩子共餐,讓孩子吃得健康,還能擁有安全感、親密感、歸屬感與幸福感。 -
眩暈成因多且雜 應就醫評估後對症下藥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449不少人有暈眩困擾,到處就醫領藥,但症狀依舊。1名退休商人劉先生,長期菸酒不忌,熬夜應酬,59歲那年急性心肌梗塞,醫師緊急置入支架治療後,他開始有頭暈、容易恍神跌倒的狀況,起初醫師認為應是心肌梗塞後,擔心生命再次有危險,以致產生焦慮,但服用解焦慮藥物後毫無起色,生活仍相當痛苦,甚至因此引發憂鬱症。 -
小時候胖不是胖? 別拿阿嬤的話當肥胖藉口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903常聽長輩說,「小時候胖不是胖」,或是說「小時候胖一點,有肉才能抽高」,但現在這樣的說法可能有必要重新釐清了。媒體報導指出,台灣兒童肥胖居亞洲之冠,此外,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在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兒童肥胖已成全球問 -
中醫「夏日溼肥」門診激增 排溼消腫這樣做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12462上午烈日炎炎,下午大雨傾盆,水氣反覆蒸騰,溼氣越來越重,中醫師指出,門診中「夏日溼肥」個案越來越多,晨起倦怠、頭易昏沉、皮肉鬆軟、四肢重墜感及關節酸痛,外加容易水腫跟發胖,建議早上7點到11點一定要吃早餐,並多鍛鍊下半身肌群。 -
加工肉品怎麼挑? 亞硝酸鹽含越多越鮮紅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953該如何挑選加工肉品?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指出,培根、火腿、香腸、臘肉等食品,顏色偏紅,裡面都添加了亞硝酸鹽,顏色越紅代表含量越高,吃多了對身體不好,且上述這幾種加工肉品均不適合油炸處理,以免產生不好的物質,建議採用蒸煮方式,少用油炸。 -
早餐不吃或隨便吃 小心動脈硬化找上門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92研究結果發現,和有吃早餐習慣的人相比,在沒有吃早餐習慣的人群中,其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的發生頻率會較高。另外,早餐習慣吃低能量食物(low-energy)的人,發生動脈硬化的狀況也較多。 -
想減肥除了吃對食物 在對的時間吃更重要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3237美國羅馬琳達大學(Loma Linda University)公共衛生學院和捷克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收集了5萬多名參與者的飲食習慣,從分析結果發現,與體重指數下降相關的4個因素,包括每天只吃1、2餐、晚上長達18個小時不吃東西、有吃早餐的習慣、以及早餐或午餐是一天中最豐富的一餐(尤其是吃豐盛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