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長輩說,「小時候胖不是胖」,或是說「小時候胖一點,有肉才能抽高」,但現在這樣的說法可能有必要重新釐清了。媒體報導指出,台灣兒童肥胖居亞洲之冠,此外,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在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兒童肥胖已成全球問題,在過去40年來兒童肥胖增加了10倍,這意味著全世界有1億2400萬名孩童過胖。
兒童肥胖程度 判別有標準
兒童肥胖的判別標準為何?要胖到什麽程度才能算是過重、肥胖呢?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任丁瑋信表示,成人過重的標準是指BMI值大於24 kg/m2、肥胖則是BMI值大於27 kg/m2。兒童因為身高體重都還在成長,因此肥胖標準也會隨孩子年齡性別而有所差異。同年齡、同性別BMI大於85百分位就是過重,而大於95百分位就是肥胖。
小時候胖不是胖? 已不合時宜
丁瑋信指出,「小時候胖就是胖」,從現有的研究來看,肥胖的孩子有較高的機率變成肥胖的成人。他解釋,以前二次大戰剛結束,那時候大家生活條件都不好,營養也不好,營養關係到孩子的成長,營養不夠就會長不高;而那個時代如果家境好,孩子的營養也會比較好,可能就會長得比較胖,也會長得比較高。因此,老一輩的人才會有這樣的說法。但是現在很少有孩童營養不良的情況,大部分都是營養過剩。
丁瑋信提及,一般常見肥胖的問題有容易造成代謝症候群、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胰島素阻抗及脂肪肝。至於在骨骼肌肉方面,則容易肌肉無力;此外,也有呼吸道阻塞,睡眠中止症候群的問題,或是打呼很大聲,怎麼睡都睡不飽。肥胖的孩子,也比較容易有憂鬱症、自卑的傾向。孩子肥胖的問題在孩童時期較容易被忽略,如果一直沒有改善,一般到了青少年後,會對身心帶來一定程度的困擾。更重要的是,肥胖的問題若一路到成年,屆時身體相關併發症就會逐一浮現。
改善兒童肥胖 全家動起來
丁瑋信強調,避免兒童肥胖的關鍵就是少吃多運動。孩童肥胖和習慣的養成有關,因此從小就要教導孩童養成正常的飲食、運動習慣。如果已經有過重、肥胖的狀況,那要盡快改正,否則等到青少年時期,已經建立不好的習慣,恐怕積習難改,長大以後身體健康容易亮紅燈。
至於日常生活該怎麼做?丁瑋信認為,首先不要讓孩童喝含糖飲料,養成喝白開水的習慣;再者,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澱粉類,多吃蔬菜水果,也不要吃速食。此外,要養成吃早餐的習慣,早睡早起;若情況許可,盡可能在孩子小時候餵母奶。孩童的肥胖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是全家人的事,父母最好也可以跟小朋友一起減重,家長要以身作則,培養孩童對運動的興趣,全家人一起變健康。
最後,丁瑋信提醒,千萬不要覺得小時候胖沒關係,孩童時期的肥胖,如果不改習慣,到了成人還是會一路胖下去。所以父母最好的介入時期,大概是在孩童就讀幼兒園的時候,如果有肥胖的狀況,習慣就要改正。惟有父母先建立正確的觀念,才能讓孩子遠離肥胖。
▲孩童肥胖和習慣的養成有關,因此從小就要教導孩童養成正常的飲食、運動習慣。如果已經有過重、肥胖的狀況,那要盡快改正,否則等到青少年時期,已經建立不好的習慣,恐怕積習難改。(圖/ingimage)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