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受傷
-
石崇良接衛福部長!談首要任務 承諾解決急診壅塞困境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9934「上任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改善急診壅塞困境」即將升任衛福部長的健保署長石崇良受訪時表示,將著手解護理人力短缺、健保財務窘況、以及在美國對等關稅衝擊下的藥物缺法等問題,而其中又以護理人力不足,導致醫院關床、急診壅塞等現象為首要解決任務。 -
夏季乾眼困擾!涼感眼藥水非解方 醫揭正確治療與預防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6305市面上不少眼藥水標榜「涼感」、「瞬間清涼舒緩」,成分多來自薄荷醇,能刺激眼睛神經,製造短暫清涼感。梁萓庭醫師強調,對乾眼患者尤其是中重度者來說,這類成分並無保濕作用,反而可能會破壞淚膜穩定、加劇眼表發炎,若角膜已有傷口或破皮,涼感刺激可能加劇不適感。值得提醒的是,多數市售眼藥水含防腐劑,不適合頻繁使用,長期下來會損傷眼表健康。 -
膝關節避震器!半月板受傷難修補 移植手術復原新選項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6177半月板移植手術在台灣臨床案例仍屬少見。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暨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陳彥志醫師,近期為1名36歲熱愛運動的徐姓男子完成手術。徐先生早年因十字韌帶受傷曾赴美手術,但近年膝蓋反覆扭傷,下車時甚至痛到無法行走。經核磁共振與關節鏡檢查發現,半月板已不足一般人的一半,幾乎無法縫補,陳彥志醫師建議進行移植,恢復關節功能並降低退化風險。 -
跌倒竟骨裂!足踝扭傷與骨裂初期症狀相似 醫提醒警訊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210一名20多歲的謝姓女上班族日前下班回家,不慎踩到父親亂放在玄關的鞋子跌倒,原以為只是輕微扭傷,未料隔日竟無法走路,就醫才發現是左腳掌骨折。在長安醫院復健科醫師陳音翰的建議下,以PRP增生療法,透過超音波導引技術精準注射至骨裂處,減緩疼痛並加速癒合,讓熱愛戶外活動的謝姓女子能盡早恢復正常生活。 -
下背痛令人坐立難安! 急性疼痛脊椎神經阻斷術助緩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501下背痛的治療,通常藉由服藥、復健治療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復原,不過,重仁骨科醫院副院長周毓霖醫師指出,民眾可及早選擇低侵入性的「脊椎神經阻斷術」,在減少止痛藥使用的情況下,迅速緩解疼痛不適,及早重拾生活品質。 -
腕隧道症候群半夜麻到痛醒! 醫採正中神經解離術緩解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615943歲的吳先生從事餐飲業、平時需要搬重物,且重複炒菜、切菜及洗刷鍋具等手腕動作,日前下班,騎摩托車經常感到雙手麻痛,且右手較嚴重,半夜甚至會麻到醒過來。他到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就診,確認是「腕隧道症候群」,但因為工作無法時常到院接受物理治療,因此除了訂製穿戴特製的手腕副木支架讓手腕休息外,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洪怡珣主任也為他安排正中神經解離術,減緩正中神經的壓迫。兩周後,吳先生的症狀減輕許多,不再因手部疼痛困擾。 -
重拾膝利人生!拯救膝關節退化 半人工膝關節詢問度高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990原則上,如果患者韌帶完好無受損、沒有嚴重骨質疏鬆,又希望破壞組織較少、傷口小、且期望行走能愈自然愈好,就可以考慮牛津半人工膝關節手術,雖然跑步、跪坐仍有所限制,但能進行快走且蹲下的角度較大,目前能做到膝蓋彎曲最大限度約140、150度,是全人工膝關節無法達到的程度。 -
女膝蓋術後半月軟骨消失 異體移植重新找回膝關節功能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886一名41歲的許女士曾因左側膝蓋外傷接受外科手術,但3個月前卻開始出現走路疼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經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林坤輝檢查發現,其前十字韌帶斷裂,而內側半月軟骨卻不見蹤跡,懷疑是前次手術預後不佳導致碎裂,遂執行「前十字韌帶重建及半月軟骨移植手術」,術後5天許女士平安出院,目前定期復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