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十大死因
-
夏天養生應護心少動怒! 紅色、酸味食物有助安神收汗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235根據最新統計,國人死於心血管病人數已超越癌症死亡人數,《黃帝內經》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預防勝於治療,應把握立夏養心好時機。2025年5月5日是立夏的日子,立夏開始,晝長夜短,氣溫升高,容易使人心浮氣躁,《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到夏季養生應要「使志無怒」,不輕易動怒,盡量維持心情平和舒暢,以避免心火過於旺盛傷心神。 -
預防3高!成人預防保健年齡下調至30歲 每5年健檢1次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30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有5項與3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有關,顯示慢性病已嚴重威脅國人健康。為強化預防與早期介入,國民健康署自114年起將成人預防保健年齡下修至30歲,提供定期健檢與衛教服務,協助民眾自主管理健康、降低風險。 -
降低嬰兒猝死風險!5行為不要做 趴睡、枕頭都不安全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78801歲以下嬰兒因趴睡窒息的憾事時有所聞,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仍是國內嬰兒十大死因之一。研究顯示,趴睡是SIDS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為了降低窒息與猝死的風險,建議1歲以下嬰兒應仰睡入眠,寶寶的安全比短暫的安穩更為重要。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家長、照顧者及居家托育人員(保母),照顧1歲以下的寶寶除了應該避免上述5大NG行為以外,還應該注意餵奶時或剛喝完奶時,不要讓寶寶立即躺平或趴睡於大人身上,以防溢奶、吐奶,提升窒息的風險。建議餵奶後輕拍背部幫助排氣,並隨時留意寶寶狀況。 -
8類族群當心!心血管疾病可能找上你 預防之道1次提醒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423根據衛福部統計,心血管疾病常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列,其中又以高血壓、中風及心肌梗塞等病症尤為常見;而在氣溫變化劇烈的冬季,心血管問題的發病率更顯著上升,對某些族群而言風險更大,是不可忽視的健康隱憂。究竟有哪些人應該對心血管疾病特別警覺呢?一起來看看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6個月「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8大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 -
「用心行動」做預防! 醫籲:重視2大隱藏心臟病威脅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465彰化基督教醫院為響應2024年度世界心臟日主題「用心行動」,於19、20日舉辦「心臟守護.健康常駐」專題講座,特別聚焦宣導心房顫動(AF)與心臟類澱粉沉積症(ATTR-CM)2大隱藏的心臟疾病,向民眾強調及早診治的重要性。 -
癌症希望基金會巡迴攝影展 鼓勵女性癌友綻放美麗人生
癌症新知 / 乳癌5192癌症在台灣已經蟬聯42年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每年都有5萬人的生命被癌症所奪走。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特別舉辦「SHERO’S Beauty美麗綻放.女力無所畏 」攝影巡迴展,透過攝影作品呈現9位不同女性癌友的生命歷程,和民眾分享她們如何從驚慌到接納,為自己綻放美麗人生。 -
慢性疾病自我檢測!國健署推出1平台 簡單5步驟護健康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974慢性疾病占我國十大死因一半以上,其中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等更是長年榜上有名。依據國民健康署110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歲以上接受成人健康檢查服務的民眾,近4成血壓異常、近3成血脂異常、近2成血糖異常,更有近5成民眾腰圍過粗,而三高等慢性疾病發生的危機,就隱藏在這些健康檢查的紅字中! -
嬰兒猝死症候群列嬰兒10大死因 國健署提5守則防憾事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8921國健署表示,有時爸爸媽媽為了讓寶寶睡得安穩而讓孩子趴睡、準備塑型枕頭,或為了與嬰兒互動在床上放置填充玩具,天冷怕寶寶著涼而幫孩子穿過多衣服或蓋棉被,甚至為了照顧方便而和嬰兒同床睡覺,這些不正確的照顧方式,都會提高寶寶猝死症候群或窒息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