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動腦
-
大腦越用越靈光! 研究:學習雙語有助於延緩認知退化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6863全國失智患者超過30萬人,如何降低失智風險,已成全民切身議題,國外最新研究發現,具有雙語能力者雖無法完全預防失智症,但能有效延緩失智症的進展、惡化。《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指出,蒙特婁康考迪亞大學(Concordia University)的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斯(Natalie Phillips)日前接受《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訪問時表示,可以說兩種語言的年長者更能對抗失智症。 -
科林擴大公益計畫 「聽力巡航、守護失智」幫助13縣市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6883聽力損失恐加重高齡化失智問題!根據研究,聽力損失是引發失智症的重要原因之一,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隨人口老化速度加快,聽力健康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與失智症風險息息相關,而早期檢測與預防能有效降低失智風險。 -
如何預防失智症?網友熱議6大延緩法 規律運動不可少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4025根據國發會的推估,台灣將於2025年成為「超高齡社會」,意即每5人中就會有1位65歲以上的長者。隨著人口老化,被稱為「世紀之癌」的「失智症」逐漸受到大眾重視,無論是對患者還是其家人,生活品質及照護壓力都將受到極大的影響。雖然目前沒有辦法完全治癒失智症,但仍可透過改變部分生活習慣,幫助延緩失智症惡化。《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失智症延緩方式」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6大失智症延緩方式。 -
國健署營造失智友善社區! 推出近5千小時探索紀錄片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313台灣將於明(114)年步入超高齡社會,社區失智長者人數也逐年攀升,預防延緩失智與營造友善社區環境是社會大眾需關注的議題。為響應2024年國際失智症月,國民健康署日前推出歷時4890個小時探索、紀錄的失智友善社區及場域成果影片。記者會上由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偕同來自各地的失智友善社區與及場域代表,展現具台灣在地特色,落實失智預防與失智友善的具體作為。 -
牙周病恐增失智風險? 研究揭口腔健康與失智症的關係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030預防失智不外乎多動腦、多社交,但現在恐怕還得多注意自己的口腔健康。最近,陽明交大牙醫系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Ageing Research Review》的報告,發現有較多研究證據支持重度牙周病、廣泛缺牙與失智症的關聯,衛福部推估,台灣失智人口超過30萬人,其中65歲以上佔96%。失智是1種疾病的通稱,而非老化現象,最為人熟知的就是阿茲海默症,除了會造成記憶力衰退外,還會影響到人腦的認知功能與改變個性行為,儘管過去多數研究發現口腔健康惡化與失智風險有關,但2者間的關聯性仍然不明。 -
國健署推「量6力」防失能! 近3成長者至少有1項異常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661台灣正邁向超高齡社會,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何讓家中的老寶貝維持身體功能,持續健康老化呢?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維持6項內在能力「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及憂鬱(情緒)」,是延緩長輩功能衰退的關鍵。國民健康署據以發展並推動我國「量6力」服務,而依據112年醫事機構的服務結果顯示,22.7萬名長者中,發現至少1項以上異常者約6.6萬名,異常率近3成,為提升量6力服務的可近性,已建置「長者量6力」Line官方帳號,民眾可透過手機進行量6力的評估。 -
長輩記性變差可能不是失智症! 水腦症3大警訊1次了解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225水腦症俗稱腦積水,是指腦脊隨液(又可稱作腦水)不正常地堆積在腦部的疾病,朱彥澤醫師表示,水腦症若以機器功能來比喻,指的就是工廠的機器雖正常,但由於整個空間充斥著脊髓液,以致機器無法正常運作,而失智症則與腦神經細胞退化有關,兩者都會導致腦部功能下降,所以患者容易忘東忘西,還可能因平衡較差,而導致走路不穩。 -
7旬攀樹嬤「缺血性腦中風」 顱內動脈取栓30分鐘搶命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31075歲施阿嬤平時不僅親自下田耕種,還會爬樹收割龍眼,堪稱「爬樹阿嬤」,日前掃地時突感左側手腳癱軟無力,女兒機警撥119求救,經現場評估,研判是腦中風引起,立即聯絡醫院緊急應變,到院後先經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隨後又在30分鐘內完成顱內取拴術打通血管,讓她重溫含飴弄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