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動脈粥樣硬化
-
非阻塞性冠心病診斷不易 醫師曝4個常見病因及其治療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614國泰綜合醫院一般心臟醫學科主治醫師郭志東說明,與阻塞性疾病一樣,胸痛或心絞痛是非阻塞性冠心病的常見症狀。這種胸痛通常發生在活動時或情緒緊張時,一旦活動或精神壓力結束,疼痛通常會消失,但有時候疼痛也會超過10分鐘或更長時間。而若是因冠狀動脈痙攣所引起的,通常就會在休息時引起胸痛,尤其是在入睡後及清晨時容易發生。其他症狀包括背部、手臂或下巴疼痛、呼吸困難、全身倦怠無力、頭暈、心悸等。 -
別忽略!高血壓老是降不下來 可能是這幾個原因造成的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530在高血壓的分類上,有一種分類是把高血壓分成原發性和次發性兩種。90%的病人都是原發性高血壓,也就是因為年紀老化、基因、環境等多重原因形成的。但如果是因為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壓,並且可以歸究於單一病因的,則稱為次發性高血壓。 -
這2族群還不趕快施打疫苗 感染新冠病毒恐死亡高10倍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273仁愛院區腎臟科主任徐永勳表示,洗腎患者通常併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通常也是年紀較大的長者,因為洗腎病患須頻繁進出醫療院所,透析患者得到新冠肺炎的風險是一般人的5-20倍,而且透析患者若得到新冠肺炎,死亡率為10-30%,是一般人的10倍,建議腎友應該盡早接種疫苗,先打先有保障。 -
疫苗接種開放至第9、10類 高風險慢性病這10大類在列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44自購新冠疫苗逐批少量到貨,加上美日捐贈近500萬劑,指揮中心預計本(7)月施打對象將開放至第9、10類,分別為65至74歲長者(240.8萬人)、19至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387.5萬人),至於第11類為50至64歲以上成人(530萬人),還必須再等一段時間。 -
寒冬好發心血管疾病 癮君子除控制三高更要戒掉這個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565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周明文表示,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當天氣寒冷時,血管會收縮,血壓就會上升。而預防心血管疾病,基本的方法包括適當的營養,規律的運動,良好的睡眠,以及保持身心愉悅,如果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更要定期服藥,將三高控制在合理的範圍。 -
最新《國際糖尿病治療指引》 將腸泌素列為控糖好幫手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48除了高齡化之外,糖尿病年輕化也成為趨勢,近年20至40歲年輕族群確診糖尿病的比率也快速上升,與生活作息不正常、偏好甜食和精緻化飲食等因素有關。 -
3金影帝吳朋奉驟逝 生前曾說過常喘不過氣是警訊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4246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提醒,心肌梗塞並非只是心血管患者的專利,若有長期菸癮也容易導致心肌梗塞。「沒想到我的菸癮,竟然傷了我的心!胸口悶悶的,應該只是工作壓力大的心理作用。」有長期菸癮的周先生一直以為抽菸只會危害到肺部,沒想到也是引發心臟疾病的主要因素。 -
長期打鼾身體恐缺氧 中風心血管疾病機率增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640陳小姐今年45歲,體檢報告沒有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等慢性病史,但睡覺時卻會慣性打鼾,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後,發現頸動脈內中膜增厚,甚至粥樣硬化;進一步安排睡眠檢查後,發現有輕微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