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切除乳房
-
定期做好乳房篩檢 不讓乳癌有機可趁
癌症新知 / 乳癌3350乳癌好發於45至69歲女性,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有鑑於此,國民健康署補助45至69歲婦女及40至44歲具乳癌家族史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然而全國乳癌篩檢率僅38.5%,主要是婦女害羞、怕痛而忽略篩檢的重要性,延誤了治療黃金期。
-
乳癌術前輔助治療 高爾夫球腫瘤縮成花生米
癌症新知 / 乳癌349230多歲梁小姐三年前確診罹患HER-2陽性第二期乳癌,右胸有一顆乒乓球大小的腫瘤,聽醫師建議要切除乳房,讓她當場嚎啕大哭,精神煎熬,整個人瘦了5公斤。後來改採手術前先做輔助治療再開刀,原本3.5至4公分大、有如高爾夫球的腫瘤在半年內縮小8倍,變成0.5公分大的花生米,之後才手術切除,成功保住乳房。 -
募集千頂假髮 從頭助癌友找回自信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2967年紀輕輕的怡秀,因罹患乳癌被迫切除乳房,還需面對因化療而掉髮的外觀改變,一度還覺得自己不是女人,所幸租借假髮後,找回自信。37歲的微珊同為乳癌患者,曾因害怕掉髮副作用,而想放棄化療,後來到癌症希望基金會剃髮,並租借了假髮,再也不擔心旁人異樣眼光。 -
水滴型隆乳 波濤「胸」湧超吸睛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44036女性從青春期開始,胸部大小就成為關注焦點。豐滿的上圍除了靠先天基因,也靠後天保養。若不幸先天條件不如人,或是因產後乳房萎縮或因病開刀切除乳房,拜整形醫學進步之賜,透過果凍矽膠隆乳手術就能完美重建。 -
陪伴癌友對抗病魔 從「心」開始積極面對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2009根據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2014年發表資料顯示,從健保資料庫2001-2003年統計發現,癌症患者的自殺率每10萬人約有90人,高出一般人自殺死亡率7.5倍之多(一般人為10萬人約有12人),此數值也遠比國外統計來的高。 -
熟女乳房易瘀青 切片確診為晚期乳癌
癌症新知 / 乳癌4543高雄小港醫院外科主任莊捷翰醫師表示,台灣約有四分之三的乳癌患者為HER2陰性轉移性乳癌,如果單用化學治療,腫瘤反應率僅有二成、疾病無惡化的時間平均少於6個月。 -
超音波熱治療瞄準痛點 癌患骨轉移新選擇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2192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主治醫師李欣倫指出,研究發現,超過五成癌症病人會出現骨轉移,是癌症遠端轉移發生的前3名。由於骨轉移常伴隨蝕骨椎心的疼痛,以致影響患者肢體的行動功能,過去很難靠單一治療的方式有效紓解。 -
電漿刀切除乳癌 乳房重建滿意度高
癌症新知 / 乳癌4410長庚紀念醫院台北院區乳房外科部主任陳訓徹醫師,於「台灣乳房醫學會研討會」中指出,目前針對乳癌手術切除治療時,大多使用傳統電燒刀與新科技電漿刀。不過,前者能量較大,手術過程中所產生的高溫容易破壞乳房週遭組織。相較之下,電漿刀的熱度降低,可減少皮膚遭受破壞,尤其是針對皮瓣切除,可減少皮瓣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