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內科
-
服藥後手抖、僵硬? 醫:恐為藥物誘發的類巴金森氏症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652568歲的阿琴姨(化名)除了有高血壓以及偶爾頭暈的問題外,身體一向都很健康,每天也會固定至公園散步,並和朋友做健康操。但是近2至3個月以來,她的家人和朋友發現,她除了動作和步伐變得越來越緩慢及僵硬之外,手也開始會顫抖,有點類似於巴金森氏症。個案在朋友的建議下至神經內科就診,經診斷為某種藥物引起的類巴金森氏症狀。停藥後,僵硬與手抖的情形便逐漸改善,行動也恢復原本的靈活。 -
與其糾結睡姿不如睡得好! 預防失智醫師給的睡眠建議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626最近有研究顯示「仰睡會讓失智風險增加」,不少人因此開始擔心自己的睡姿。但在你急著調整睡姿之前,睡得好不好才是真正防失智的關鍵。 -
忽冷忽熱易致交感神經更活躍! 醫示警恐誘發心律不整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568近年來,全球極端氣候盛行,台灣的天氣也隨之變化劇烈,氣溫忽高忽低,彷彿一日四季。這樣不穩定的氣候不僅讓許多人措手不及地罹患感冒,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彥彰特別提醒,民眾務必提高警覺,注意心臟的健康。 -
預防肝衰竭與病變! 慢性B肝帶原者應定期追蹤及治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704日前1名75歲的退休教授,平日生活規律、作息正常,近期卻因持續數天的疲倦、噁心、嘔吐與厭食等不適症狀,自行前往急診求診。醫療團隊進一步檢查後,驚見其肝功能異常指數飆高,並伴隨茶色尿、黃疸、腹脹與下肢水腫等症狀。經腹部影像檢查確診為肝硬化合併肝門靜脈高壓與食道靜脈瘤,體內亦有大量腹水,病情嚴重。醫師提醒,長者即便平日健康,一旦出現明顯身體異常,應儘早就醫,以防病情惡化。 -
降低心血管風險! GIP/GLP-1助控糖、減重還保護心臟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778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容易引發三高、肥胖等慢性代謝問題,長期下來也增加了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然而,近年醫界研究有了重大突破,新型的GIP/GLP-1藥物,除了有效控制血糖,還能明顯減重,甚至進一步減少重大心血管事件,成為心臟健康保護的一大利器。 -
假日急症中心UCC處理輕急症病人 最快11月六都上路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9429為解決醫學中心急診壅塞,衛福部擬仿照日本開設「假日急症中心(UCC)」專門處理輕症病人,最快11月於六都上路。健保署共擬會議決議支援醫事人員津貼,醫師白班1萬5000元、夜班2萬元,藥師、護理、放射師薪資則為原本兩倍,白班4000元、夜班6000元。 -
實踐全齡全程照護的智慧醫療網 台中市立醫院正式營運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910臺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委託財團法人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以下簡稱市立醫院)於9月24日正式營運。市立醫院自民國111年由臺中市政府以BOT案委託財團法人中國醫藥大學興建與經營,聚焦「智慧醫療、醫養合一、全齡照護」三大核心理念,結合醫療專業與長照資源,打造以市民健康福祉為本的全方位醫療園區,致力提供大台中市民全方位的健康照護服務。 -
七旬翁中風後逐步脫離鼻胃管 AI快速評估吞嚥功能助攻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501172歲陳先生日前突然說話不清和吞嚥困難,在家反覆嗆咳2天後被家人帶來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暨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謝孟倉門診,經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為延腦外側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治療後病情日趨穩定,但仍舊吞嚥困難,無法安全進食、喝水,只能仰賴鼻胃管。長期下來不僅體重驟減、情緒低落,更因吸入性肺炎風險倍增,讓家屬焦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