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內痔
-
痔瘡雖小卻讓人疼痛難耐、坐立不安 專家教你如何預防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86259歲傅小姐,為痔瘡所苦已多年。這個月以來,症狀益形惡化,幾乎每次排出稍微堅硬的大便,鮮血即會染紅整個馬桶,而且脫出的痔瘡必須用手推回才能恢復原位。這幾天情況變得更加嚴重,本來脫出的痔瘡還能用手推回,現在卻推不回去,因脫出的痔瘡而感到疼痛且坐立難安,進而至奇美醫學中心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亘毅門診求診,經黃醫師診斷傅小姐為第4度混合痔。 -
婦人有「痔」難伸35年 中醫擺脫痔瘡重獲新生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3189痔瘡發生的原因常是長期便秘、火氣大,在廁所久蹲馬桶時過度出力,導致肛門壓力增加、靜脈曲張且瘀血,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痔瘡患者常有的共同症狀包括解便疼痛、帶血,解便時出現痔瘡脫垂、肛門有搔癢感及便秘現象。 -
慢性失血導致頭暈目眩 揪出元凶竟是痔瘡惹禍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090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蕭光宏表示,痔瘡組織是肛門內正常的襯墊組織,當襯墊組織異常增生,就形成所謂的痔瘡,雖然不是嚴重的疾病,卻可能影響生活。痔瘡可分為內痔及外痔,常見症狀為腫、脹、疼痛、流血,從肛門進去大約1.5公分左右是直腸與肛門的交界,這交界之內的痔瘡組織增生稱為內痔,交界之外的痔瘡組織增生則稱為外痔。 -
以為痔瘡竟是大腸癌 名醫揭痔瘡可能潛藏這些重大疾病
癌症新知 / 腸癌78平田雅彥強調,特別需要留心的,就是曾經治療過痔瘡的人。這是由於這些患者即使看到肛門處有出血,也很容易認為「又是痔瘡吧。」只要有出血或者血便,請務必向醫師諮詢。建議只要超過40歲,每2年就要接受1次大腸內視鏡檢查。雖然也可以選用糞便檢查來判斷是否罹患癌症,但由於此種方式有46%機率會漏看,因此並不被歐美採用。如果要接受檢查的話,還是建議選擇大腸內視鏡。 -
惱人貢丸痔瘡纏身 中醫治療重拾暢快人生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89852年次的張先生,8年前罹患痔瘡,但卻輕忽未積極就醫,今年痔瘡竟大如貢丸,嚴重影響排便,每次上廁所都要花上1小時。雖然手術切除痔瘡可一勞永逸,但張先生卻害怕留下後遺症、影響排便,下半輩子要包紙尿布度過。後來接受中醫免開刀的枯痔療法,10天後痔瘡就自然脫落,傷口癒合,輕鬆擺惱人的痔瘡。 -
台商長痔瘻返台求助中醫 簡易療法免開刀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546從事電子零件業的邱姓台商,連續幾天應酬喝酒後,某日突然感到肛門處腫痛、流膿,甚至痛到臉色發白且合併發燒症狀。3月初返台就醫將痔瘻膿水引流出,消炎消腫後病情控制,醫師建議需開刀治療,但邱姓台商擔憂若術後失敗恐出現大便失禁的後遺症,轉而尋求中醫,經治療1個月後已獲康復,瘻管順利脫落,排便功能也未受影響。 -
肛門外有硬塊要切除? 中醫對付痔瘻免開刀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982來自香港的黃先生,5、6年來時常會有膿從肛門口流出來,但臀部皮膚上又未見任何傷口,曾至兩家診所就診,一家告訴他要先以抗生素治療,若未見療效便須開刀引流;另一家則告訴他,絕不能開刀,否則「肛門會壞掉,要做人工肛門」。 -
中醫治肛門瘻管 簡易療法免開刀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4252羅永欽醫生從多年治療痔瘻臨床中發現,大部分來看痔瘡的患者中,確診得內外痔約佔95%,長痔瘻只佔少數。若罹患內痔,在第三期會轉變成脫肛痔,排便時會疼痛,並且流鮮血;相較之下,痔瘻在形成的過程中,主要會引起畏寒或發熱等不適症狀,硬塊腫大時會出膿血,兩者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