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免疫調節劑
-
類天皰瘡屬自體免疫性疾病 起水泡又癢又痛難照護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5326小池剛開始下嘴唇長出水泡,之後從臉上、四肢,蔓延到全身,經由當地皮膚科切片確診為類天皰瘡,持續使用類固醇治療和免疫調節劑,產生肥胖及月亮臉,且療效不佳,因此前年11月來到大林慈濟醫院就醫,診斷為重度類天皰瘡,並安排住院治療。 -
對抗肺炎喝大量補湯 免疫力失調反而越補越大洞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918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陳書怡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大流行,使防疫成為全民運動,口罩、酒精幾乎是出門的標配,然而許多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不免擔心:「這樣真的夠嗎?」,尤其乾燥症、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都屬於自體免疫疾病,是因免疫系統紊亂,導致免疫細胞將自己的黏膜、內臟、關節當成攻擊目標,造成組織發炎失能,必須使用免疫調節劑治療。 -
下背痛若合併這些問題 可能與僵直性脊椎炎有關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842奇美醫學中心風溼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昭宇指出,90%以上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帶有B27型人類白血球抗原基因(HLA-B27;雖然帶有此基因者罹患僵直性脊椎炎者未達10%),與遺傳關聯性高。主要症狀為發炎性下背痛,占所有下背痛原因約4至5%,特徵包含初次發生年齡小於40歲且病程緩慢,經常在清晨快起床的時候,會有雙側臀部交互疼痛,雖然清醒後經過活動症狀會緩解,但疼痛期間可能長達半小時以上,無法僅透過休息緩解,而且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 -
全身長滿水疱如燒燙傷 罕見自體免疫疾病天疱瘡作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607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蔡肇基表示,吳爺爺為茶農,可能是清洗茶葉時,皮膚接觸到農藥而產生自體抗體,繼而全身性出現大面積水疱和潰瘍。因睡覺時容易壓到傷口必須趴睡,造成睡眠品質不佳,且除了背部潰爛成一片外,手肘關節處也陸續出現水疱,令他十分恐慌,不得不就醫治療。 -
109年新增健保給付新藥 超過10萬病友受惠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3803健康保險署組長戴雪詠表示,108年健保給付超過34種新藥,且擴增了18類疾病藥品的給付範圍,當中又以癌藥比率最高,占了40%,範圍涵蓋乳癌、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胰腺癌等12種癌別。 -
秋冬交際空汙嚴重 過敏性結膜炎病患多3成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036書田診所眼科副院長廖士傑表示,由於眼睛暴露於空氣中,結膜布滿血管及淋巴循環,易受環境過敏原刺激,因此空氣品質差時,汙染物、懸浮微粒增加,就會產生過敏性結膜炎,有時還會波及角膜造成角膜炎。常見的症狀為眼睛癢,乾澀,有水樣分泌物。倘眼睛癢合併腫痛、濃稠分泌物,甚至畏光情況,有可能併發感染性結膜炎。 -
皮膚出現不痛不癢紫紅斑 嚴重皮肌炎可能併發癌症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6538陳志斌醫師指出,皮肌炎是1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皮膚和肌肉等器管,具體病因尚未明朗,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但以40至60歲為好發年齡層,女性罹患機率是男性的2到3倍。皮肌炎主要侵犯皮膚和肌肉;若侵犯到皮膚,會造成上眼皮、臉頰2側、頸部、前胸範圍及手背指關節出現紅紫色皮疹的情形;若侵犯到肌肉,較典型的症狀為近端肢體無力,易導致手抬不起來、無法爬樓梯等情況。病情進展因人而異,甚至可能侵犯肺臟、心臟、食道等器官,造成呼吸困難、心律不整和吞嚥困難等症狀,且有併發癌症的可能。 -
精油洗澡加重乾癬病情 貴婦級沐浴不是人人能享用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78台中慈濟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醫師林亮宏表示,乾癬為自體免疫系統處於異常狀態,如果病人皮膚過度清潔,或使用精油等化學成分,將導致油質分泌出問題,進而引發紅疹、脫屑並產生搔癢。林亮宏指出,乾癬患者必須格外注意皮膚保健,一旦皮膚被抓傷,就可能讓身體啟動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導致反覆攻擊皮膚,甚至關節,這種惡性循環將擴及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