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個人化治療
-
不孕症精準治療超前部署 三合一檢測升級AI智能新趨勢
兩性關係 / 不孕症4772臨床上該如何確定子宮內膜健康程度?尤星策醫師描述,以前會採取影像學的方式,透過陰道超音波看子宮型態,或是使用子宮鏡檢查子宮內膜有無沾黏、息肉,儘管子宮內膜型態正常,卻無法判定環境是否健康、有無發炎。為了解決上述治療困境,現在臨床推出由歐洲基因檢測公司,以AI智能大數據研發的EndomeTRIO子宮內膜三合一檢測(ERA/EMMA/ALICE),僅需一次採檢就可幫助醫師進行子宮內膜環境診斷。 -
女性下肢發麻求診!醫師檢測發現1變異 確診罹這罕病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40541名成年女性因雙側下肢感到越來越麻,故至醫院求診,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脊椎椎骨退化,且已壓迫神經。另醫師發現病人的身材嬌小,四肢特別短小,詢問家族史才知,其母親也有此情形,甚至身高更矮,由於懷疑可能罹患某種遺傳性的骨骼疾病,因此轉診至小兒遺傳科,後續透過基因檢驗發現,患者的FGFR3基因帶有致病性的變異,確定患有軟骨發育不全症(Achondroplasia)。 -
4月17日世界血友病日 郭泓志站台鼓勵血友病友愛運動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108大家多少都聽說「血友病」一詞,但你知道血友病是什麼嗎?馬偕醫院表示,血友病患者因體內凝血因子不足可能導致受傷時發生血流不止、關節腫脹瘀青等狀況。血友病的病友因為擔心在日常活動的選擇上較為保守,或因為出血導致行動有較多限制,但規律的運動能夠幫助建立健康的骨骼與支撐關節的肌肉,有助於預防出血和關節損傷。在現今治療及科技的輔助下,其實病友可以體驗和一般人無異的生活。 -
中風年輕化!勇敢面對腦中風 把握半年復健期預防失能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581據統計,台灣每年新增3至5萬名腦中風患者,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李俊泰指出,每4人中即有1人終其一生會有中風危機,年紀越大,腦中風機率越高,行動不便,或需仰賴旁人照護。 -
40至50歲女性出現這3大症狀 恐子宮肌腺症悄悄找上門
兩性關係 / 女人幫4639根據統計,亞洲女性發生率高達20%至35%,但很多人無症狀,不曉得自己有子宮肌腺症。其成因和致病機轉相當複雜,目前醫界仍致力研究中,目前猜測有2大致病原因,一為子宮內膜和子宮肌肉層的交界處遭到破壞,通常是曾生產或人工流產手術;另一因素為雌激素長時間刺激,愈接近停經,經年累月受雌激素刺激愈長,因此,子宮肌腺症更好發於40歲至50歲女性,年輕女性較少見。 -
管腔型乳癌治療副作用大 健保擴大口服標靶藥物可給付
癌症新知 / 乳癌6057乳癌已邁入個人化醫療的時代,當患者前來就診時,醫師會進行病理切片,依照乳癌細胞的生物特性,包含荷爾蒙受體與HER2受體表現情況判斷為陽性或陰性,並於確立乳癌的型別後,更進一步決定治療方針。黃俊升教授指出,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受體陰性的「管腔型乳癌」約占診斷的6至7成,屬於侵襲性較低的型別,普遍預後不會太差。 -
心碎一點都不誇張! 壓力性心肌症容易與心肌梗塞混淆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954心碎症候群又稱為壓力性心肌症或章魚壺心肌症,在1990年時由1位日本醫師提出,因為病發時,心臟收縮形狀像是傳統捕章魚使用的壺,因而得名。 -
攝護腺癌治療新趨勢 精準治療為轉移性病人帶來新曙光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3918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吳文正表示,針對轉移性去勢療法無效的攝護腺癌,目前已有精準醫療的標靶藥物,臨床上能有效延緩疾病惡化、提升病人整體存活率。精準療法的出現,可幫助BRCA基因突變的轉移性攝護腺癌病人重新強化治療目標,也為部分病人在化療之前提供新的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