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低密度膽固醇
-
高血脂服藥後仍無法控制 檢查出是甲狀腺低下惹禍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687在醫師詢問下,發現高先生最近幾年便秘頻率增加、容易怕冷、易掉髮,甚至記憶力變差、注意力下降影響到工作表現,腿部肌肉也變得易痠痛、無力。而家族史方面,並無早發性心臟病,也沒有其他家人有難控制的高血脂病史,反而有很多家人有甲狀腺病史。故檢查時,除了一般的抽血以外,額外幫高先生檢查出甲狀腺功能低下,也合併橋本氏甲狀腺炎。經由治療甲狀腺問題後,用的血脂藥物使用的劑量變低之外,目前也能把血脂控制得很好。 -
保健魚油竟塑化劑超標 回收850瓶仍有200瓶恐吃下肚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052北市衛生局食藥科技正黃敬堯表示,發現培恩深海魚油膠囊塑化劑超標後,追查到輸入約1,020瓶,業者回收約850瓶,約有200瓶應該仍在消費端,所有回收魚油都因不得再度流入市場,應該都已經銷毀。 -
端午吃粽難消化? 搭配營養小金礦健康美味輕鬆享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4340面對高油脂的粽子及腸胃道不適,知名營養師謝宜芳建議,一家大小可以在吃粽子前後補充具有膳食纖維及水果酵素的水果,如木瓜、奇異果,能幫助消化、軟化糞便,進而改善便秘狀況。選對了飯後水果,才能維持腸道好菌相,而擁有健康腸道的同時,面對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慶之一,才有愉悅的心情和全家人一同歡慶,放肆享受健康、大口吃粽。 -
照顧血管健康 多吃這5種食材可預防血管提早老化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939血管性疾病的發生與食物中含有高油、高糖有密切的關係。一旦攝取過多飽和脂肪,例如肥肉、帶皮的肉品等,很容易讓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過高。此外,攝取精緻糖類,例如砂糖、紅糖、黑糖、蜂蜜等,也會增加血管性疾病的風險。一篇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的研究顯示,攝取大量添加的糖,不但會變胖,更會增加罹患血管性疾病的風險,並且也會導致如同毒品一樣地對糖上癮。 -
未來肉比較健康? 營養師提醒注意食品添加物成分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4911馬偕紀念醫院營養師趙強表示,黃豆有相當高的蛋白質,如果植物肉主原料是豆類,可以滿足身體蛋白質所需;但植物性食材沒有肉類口感,如果要有肉一樣的味道,很可能放入許多添加物,不同廠商可能考量成本,所使用添加物就會不一樣,例如肉的紅色,天然食材染色可能成本高些,低成本色素也可能有廠商考慮。 -
情人節送告白巧克力? 日本人送的是健康與感謝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616目前研究發現,多酚物質黃酮類化合物,具有對抗發炎作用,避免血小板過度作用,保護血管內壁。而且黃酮類化合物可以降低白三烯(Leukotriene)血液濃度,這項物質容易引起血管與氣管收縮,並且黃酮類化合物也會增加抗凝血物質前列環素(Prostacyclin)血液濃度。 -
人氣伴手禮隱藏飽和脂肪危機 多吃恐造成心血管負擔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103飽和脂肪為心血管殺手!許惠玉提到,飽和脂肪會提升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濃度。多項研究指出,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占熱量的百分比是每升高1%,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就約增加2%。即使素食者不會吃到膽固醇,但血中膽固醇、血脂肪仍會上升。 -
滿桌好料動物性脂肪陷阱多 吃進身體當心血管硬梆梆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163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子林表示,蔬菜的膳食纖維吸水會膨脹,能夠填補胃部空間增加飽足感,可以讓自己少吃點高熱量食物,但不會讓吃下的動物油脂減少吸收,如果想要保護血管,最好仍是降低動物油脂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