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人工膝關節
-
自費醫材差額設天花板 8月起醫院收費不得超越上限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4277副署長蔡淑鈴指出,這次公布8大類特材,共8類計352項,包括人工水晶體、心臟瓣膜、治療淺股動脈狹窄的塗藥裝置、冠狀動脈塗藥支架、人工心律調節器、治療複雜性心臟不整脈消融導管、人工髖關節、調控式腦室腹腔引流系統。 -
婦人體重破3位數膝蓋受損 靠減重手術幫助恢復體態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3240台中慈濟醫院代謝及減重中心主任李旻憲指出,門診經常收治「超重量級病人」,因為身材過於肥胖而壓垮了膝關節,已無法透過運動減重,飲食又難以控制,必須考慮胃繞道、胃間隔等手術來縮小胃部容量,才能達到減重效果。 -
發生退化性關節炎 一定要動手術嗎?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578隨著時間推進人體的老化,膝關節軟骨也逐漸退化磨損,許多中老年人必須置換人工膝關節。台灣每10個70歲以上的長者,就有7個飽受退化性膝關節炎所苦,雖然並不會馬上致命,但疼痛卻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
老翁膝蓋疼痛治不好 自發性骨壞死是元凶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949邱仕德醫生指出,此病發生原因不明,可能為類固醇、酒精、早期膝蓋受傷致使血管及軟骨損傷、骨質疏鬆,或軟骨下功能不全的骨折所引起。特別的是,早期X光檢查可能看不出明顯變化,因此很難判讀,在後期則能看出內側膝蓋關節軟骨下的影像改變,再透過核磁共振確認病灶。
-
想找回膝利人生 錯補鈣質只是白忙一場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554吳濬哲指出,國內退化性關節炎患者越來越多,且有年輕化趨勢,不少人熱衷超馬、慢跑,或是為了想翹臀,而天天練習深蹲,但因過度運動而傷及膝蓋,引發退化性關節炎。許多老年人擔心膝蓋問題造成失能,又怕增加子女負擔而不願就醫,因此自行服藥、錯誤自行診斷,嚴重者甚至無法行走、只能以輪椅代步,他提醒家人應多關心老人家的膝關節健康問題。 -
推動人工關節登錄制 患者免於二次手術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064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目前「人工關節登錄制度」資料包括全膝關節置換術、全股關節置換術、部分關節置換術併整形術等七類手術,以104為例,約4.8萬件。 -
邱彥碩醫師開講常見骨科疾病 民眾反應熱烈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5637雙和醫院骨科關節重建科主任邱彥碩醫師,為台灣最早從事微創人工關節的骨科醫師之一,已累積數千例成功的微創膝關節、髖關節、以及脊椎手術的經驗。日前受台北市紅十字會之邀,演講「常見的骨科疾病——微創手術介紹」,向民眾說明骨骼保健之道,介紹常見的骨科疾病,並說明治療方式。當日參與講座的民眾擠滿活動會場,反應相當熱烈,以下是本場講座內容精采節錄。 -
B型血友病醫療新發展 有望達到「零出血」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652血友病為一種遺傳性基因缺陷,大部分患者為男性,該病會影響血液凝血功能,讓出血時間延長,難以止住。治療方式分需求性及預防性兩種,需求性為出血時再注射凝血因子,但由於出血部位約有七成好發於關節處,長期出血易使關節磨損變形,甚至不良於行。而常規治療則是針對重度血友病患,每周固定注射凝血因子,可降低自發性出血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