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五臟
-
節氣小雪氣溫降!保暖防心梗 按這些穴位有助紓壓解鬱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523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婦兒科主治醫師瞿瑞瑩建議可以按壓太衝、合谷、內關、百會、耳神門等穴位,達到紓解壓力、身心平靜的功效,讓身體能順應冬季時節,安神定志、精神內守以養五臟。 -
全台瞬間降溫「冷吱吱」 乾癬病友別急著進補以免復發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765乾癬又稱為銀屑病,屬於自體免疫疾病。鄭愛蓮解釋,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會自動抵禦外來物的侵襲,倘若人體的免疫系統運作異常,免疫細胞無法分辨自己的細胞和外來物,便會開始攻擊自體組織和器官,產生免疫系統不平衡的疾病,而乾癬就是表現在皮膚症狀的自體免疫疾病。表皮因被自體細胞攻擊而不斷受傷、增生,因此產生皮膚變厚、脫屑、乾癢等症狀。 -
順時養生效果加倍 養胃健脾的重要經絡和4大黃金時間
健康養生 / 好讀精選2578食物經由胃的消化吸收轉化為生化氣血的食物(水谷精微),接著再透過脾運輸到身體需要的地方,這種相輔相成的作用,讓「養胃」和「健脾」是密不可分的。一天中養胃健脾共有4大黃金時間,分別是卯時、辰時、巳時和未時。 -
冬養生主補腎 腎氣足就能活血抗寒不病、青春活力永駐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263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西醫整合科主任陳建宏表示,中醫五臟中「腎」這個臟腑掌管人體的泌尿、生殖、內分泌和腦等部分的功能,腎氣不足會出現容易疲累、四肢無力、牙齒鬆脫、髮白、骨鬆等症狀,女性也容易發生月經週期不規律、經血量少、經期短等體虛表現,下頜長痘、痤瘡、水腫、頻尿也可能是腎氣不足或腎的排毒不足所引起的。 -
最適冬令進補的2種養生藥膳 溫熱食補增加禦寒抗病力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686該如何正確的吃補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陳偉杰表示,於中醫觀點中,冬季五行屬水、對應的五臟為腎。所以冬補應以溫補腎陽的食物為主,且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原則,多吃溫熱性質食物,能提高能量,更增加禦寒跟抗病能力。 -
「圓規」帶來豪雨汗皰疹患者叫苦連天 中醫調理斷病根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6481鄭愛蓮表示,汗皰疹是好發於手和腳的溼疹,常見於手指縫、手指和腳趾末端、手臂、腳背、腳底板。發生汗皰疹時會長出1顆顆透明的小水泡,還會發癢。 -
3C高度使用者眼前出現黑點別輕忽 飛蚊症中醫可改善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6693鄭愛蓮指出,根據門診經驗,飛蚊症的患者年紀最小從18、19歲就有,而以老年人為大宗,由於造成飛蚊症的主因是年齡漸長,眼球玻璃體退化而形成的混濁物,其中又以肝氣、腎氣較弱的人,較容易罹患飛蚊症。一般而言,飛蚊症會以多種形態出現,如:黑點、絲線狀、圓圈狀,大多是良性的,可與之和平共處,但仍應至眼科檢查,是否眼底有嚴重疾病所導致。若出現飛蚊症數量突然增加、伴隨有閃光現象、視野有缺損、視力模糊等情況,應立即就醫。 -
做好產後調理如脫胎換骨? 中醫師教妳補得健康又美麗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561彭燕婷進一步說明,第1階段重點為排出惡露、恢復子宮機能。採自然產的產婦,子宮內膜剝落會有惡露產生,生化湯能夠幫助子宮收縮清除淤血,讓子宮機能恢復完善,通常在產後3日開始喝5~7天;若採剖腹產,婦產科醫師也會先幫忙清除惡露,但有些產婦體質較差,若惡露不止,沒有腹痛或惡臭,但卻伴有乳汁減少、頭暈疲累等症狀,可能是「氣虛不能攝血」建議在產後1至2周內服用生化湯,並可加上些補氣藥材以幫助恢復良好的子宮收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