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乳房攝影檢查
-
國健署推動癌症資源中心 陪伴癌友10年有成
癌症新知 / 抗癌鬥士3418國健署署長王英偉分析10年來癌症資源中心相關資料,結果發現,在求助癌症資源中心者,9成為初次罹癌者,顯示初次診斷癌症時,癌友遭受較大衝擊,最需協助;另外,超過6成求助者以女性為主,男性僅有3成9。在癌友需求方面,前3名分別為,尋求社會資源的轉介服務(43%)、癌症資訊(33%)及心理支持(24%),期待癌症資源中心扮演醫院和社區間橋樑的角色,協助串聯醫院和社區的資源網絡,提供全人、全程、全方位的癌症照護。 -
乳篩工具有7種 黃星華醫師健康開講說分明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5638乳癌可藉由「分期」界定癌細胞在體內的範圍,第0至3期都屬於早期乳癌,治療後的5年存活率都有70%以上,但進入第4期後存活率大幅跌至24%,證明「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對於病情控制有重要的影響。目前乳房篩檢的工具分7種,其功能性不盡相同,黃星華簡單分析各個方式的原理及優缺點,讓處於不同年齡、風險族群的民眾能充分了解,並選擇當下最適合自己的篩檢方式。 -
乳癌患者多無家族史 這3種要命自覺不可有!
癌症新知 / 乳癌3341與歐美國家相較,台灣乳癌患者集中於45至49歲,但國民健康署根據篩檢報告發現,其族群篩檢涵蓋率卻是最低的,僅35.92%,以致不少病友確診時已經到了晚期。 -
降低乳房攝影不適感 應選擇經期結束後檢查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3688乳房攝影檢查是目前唯一證實可以早期確診乳癌的方式,建議45至69歲的女性定期檢查乳房,醫師建議,選擇經期結束後進行乳房攝影檢查較為合適,因月經期間乳房本身就會脹痛,若進行檢查容易因乳房受到壓迫而產生不適。 -
自覺乳房不好看 英研究:接受乳篩意願較低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40乳癌嚴重威脅女性健康,如何提高女性乳房自我檢測的比率,成為乳癌防治的關鍵,國外一項研究發現,對於自己乳房外觀較不滿意的女性族群,比較不願意接受乳癌篩檢,國內專家呼籲,不管乳房形狀好不好看,健康最重要,應該定期接受篩檢。 -
乳癌防治不分年齡 恩主公醫院釋出免費篩檢
兩性關係 / 女人幫4160根據衛福部統計指出,每年有逾萬名女性罹患乳癌,且初次診斷為女性乳房惡性腫瘤者,44歲以下的女性佔罹患乳癌者近兩成。恩主公醫院外科部副主任劉曉東表示,患者如本身的BRCA1或BRCA2的基因變異較多,且因年輕,腫瘤細胞表現較活躍,容易受賀爾蒙影響,新增的血管也較旺盛,而癌細胞也越容易轉移,因此年輕女性罹患相同期別乳癌的死亡率較年長女性高,年齡每下降1歲,死亡率增加4至5%。 -
女性定期乳房攝影 忍痛一時換終身幸福
癌症新知 / 乳癌2021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副院長賴基銘表示,乳癌目前是台灣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政府自2004年開始推動2年1次的乳房攝影檢查,卻未受到婦女的重視。截至目前為止,仍有超過一半的婦女尚未受檢。 -
北市婦女3人揪團 享乳癌篩檢在地預約服務
兩性關係 / 女人幫1998所幸,鄧女士在公衛護士多次追蹤關懷之後終於釋懷,願意接受進一步治療,於103年恢復健康。後來她在社區又遇見這位公衛護士,不禁內心充滿感激答謝說:「要不是有妳,我可能還不知道自己罹患乳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