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的免疫實務諮詢委員會於2025年9月19日全票通過重大決議,將新冠疫苗從過去的全面建議接種,改為需要醫師與患者共同評估決定的模式。這項政策調整引發國際關注,同時也讓全球疫苗策略走向更加個人化的趨勢。
「醫病共同決策」取代全面建議接種 民眾無法直接到藥局要求施打疫苗
美國免疫實務諮詢委員會以12比0全票通過新政策,要求所有6個月以上民眾在接種新冠疫苗前,必須先與醫療人員進行風險效益討論。這種「醫病共同決策」模式取代了過去的全面建議接種,民眾無法再直接到藥局要求施打疫苗。
新政策特別強調個人風險評估的重要性。65歲以上民眾因重症風險較高,仍是優先考量對象,但同樣需要經過醫師評估。對於65歲以下民眾,政策明確指出疫苗效益主要體現在具有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或其他高風險因子的族群。健康的年輕成人雖然不被禁止接種,但醫師會更謹慎評估個人的風險效益比。
醫界反應不同! 醫病共同決策可能讓缺乏固定家庭醫師的民眾面臨困難
這項政策的改變,在醫界也引發不同的聲音。支持者認為個人化評估能夠更精準識別真正需要疫苗保護的族群,避免資源浪費。疫苗學專家指出,隨著病毒毒性減弱和民眾免疫力提升,普遍接種策略確實需要重新檢視。
然而,霍夫斯特拉大學醫學院專家警告,醫病共同決策可能讓缺乏固定家庭醫師的民眾面臨困難,特別是醫療資源不足地區的高風險族群。加州大學疫苗政策專家也指出,這種模式通常會導致整體接種率下降,因為不是所有醫師都會主動提出疫苗討論,而對於民眾而言,新政策意味著就醫時需要更主動與醫師討論疫苗需求。
針對部分媒體報導「美國不再建議成年人接種新冠疫苗」的說法,台灣疾管署於2025年9月20日發布澄清聲明,強調美國ACIP仍建議成人應評估重症風險並接受疫苗接種,只是新增了共同臨床決策機制,而非完全不建議接種。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共同臨床決策是指醫事人員提供實證資料,病人提出個人想法,雙方討論後達成最符合病人利益的建議。
文字編輯:辰蘊如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換季異位性皮膚炎搔癢夜難眠? 長效針劑有效控制病情
▸掌握孩童視力健康關鍵期! 國健署推動學齡前視力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