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發炎傷視神經!多發性硬化症病友 短短1周視力剩0.1

3398
陳郁茹 報導
腦發炎傷視神經!多發性硬化症病友 短短1周視力剩0.1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多發性硬化症」是種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會讓中樞神經系統反覆發炎,從頭到腳都可能出現神經症狀,由於疾病複雜性,許多患者在確診前往往會歷經較長的診斷期,有時甚至因症狀輕微或無症狀未及時就診、反覆發作,造成腦部不可逆的傷害。病友卓小姐分享,她在30歲前就有症狀,初期僅是不同時間點會出現手腳、肚皮不同部位的麻木感,在確診後隨即展開治療,但後來右眼出現模糊狀況,短短一週時間就錯過黃金治療期,她的右眼視神經遭破壞,視力僅剩0.1,幾乎看不見。


多發性硬化症這類最常見 醫:沒症狀不代表沒發炎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部部主任羅榮昇表示,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患者的身體免疫系統會引起相關發炎反應,並展開自我攻擊。每位患者情況差異大,臨床表現會依照攻擊的神經部位而有不同症狀,若病灶發生於視神經可能視力喪失;發生在小腦可能會平衡失調;發生在脊髓則會四肢無力、麻木;發生於大腦會影響認知功能,其他常見症狀還有感覺異常、對冷熱異常敏感、疲倦、運動失常等等情況。


多發性硬化症因應疾病進程、症狀出現頻率、嚴重程度分為4個分型,包含:復發緩解型、首發漸進型、續發漸進型及漸進復發型。羅榮昇指出,病友中最常見型別為「復發緩解型」佔了85%,疾病表現輕重因人而異,症狀會反覆發作,且發作後會復原好轉,甚至有完全復原的感覺,正因看似恢復正常,病患很容易掉以輕心,甚至自行停藥,卻不知大腦可能仍在持續損傷、產生新病變中。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神經內科科主任徐榮隆直言,約有40%至70%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會出現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大腦會加速萎縮,研究指出,復發緩解型的患者大腦容積流失速度每年約為0.5%至1.35%,約是一般30歲左右正常人的5倍!疾病會影響認知、心智功能,可能會出現閱讀時找不到字、無法同時處理多項工作,甚至記不得長相或名字,影響日常生活,因此持續用藥治療,才是穩定控制疾病、減緩腦損傷與復發率的關鍵。


治療多發性硬化症 穩定用藥保護大腦避免持續損傷


因多發性硬化症為複雜的疾病,治療上除了緩解症狀外,降低復發次數也是重要目標之一。徐榮隆提到,有調查指出進行的前2年內,約有7成患者經歷復發,其中半數復發次數達2次!


徐榮隆描述,早期治療常以干擾素為主,必須採注射的方式,但如今有越來越多口服藥可以選擇,不僅免除患者對針劑的恐懼,且第1線口服藥僅需1天服用1次,對於病人降低年復發及大腦病灶數有成效,可幫助減少腦容積損失,改善認知功能評分分數(SDMT符號數字模態測試)。


每年5月30日是世界多發性硬化症日,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指出,今年主軸為「診斷」,期盼提升社會大眾對多發性硬化症的認知,能夠及早診斷且穩定、持續地接受治療。徐榮隆也強調,患者持續穩定用藥才能保護大腦,同時病友們保持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運動均缺一不可。


# 首圖來源/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剖腹產婦突發冠狀動脈剝離險喪命 陽明交大團隊神救回
▸膝關節退化非老年人專利 年過50歲出現這些情況是警訊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