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連慧婷/台北報導】日本出現首起蜱蟲病人傳人個案,20多歲男醫師去年4月收治1名感染蜱蟲病的90歲患者,不料,在觸患者11天後出現發燒,確診為同樣疾病,且病毒報告顯示,為同一基因,確定是人傳人感染,相當罕見。
日本爆發首起蜱蟲病案例 死亡率高達2成7
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指出,蜱蟲病是1種新興急性傳染病,2009年首度在中國大陸出現,個案遭蜱蟲叮咬感染後,出現發燒,且血小板低下、白血球減少,另有個案合併噁心、嘔吐、腹瀉、頭痛、肌肉痛、淋巴腫大等症狀。
一般來說,部分個案發病後第2週肝臟、腎臟等多重器官衰竭,到了第3週,大多數患者都會復原,但少數則合併重症,致死率約5至15%;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表示,蜱蟲病在日本死亡率特別高,高達27%,呼籲民眾提高警覺,醫護人員在診治感染者時,應採取嚴格的感控防護措施。
台灣、南韓也曾出現SFTS 到這區域活動要小心
90歲患者因厭食、發燒、行動困難等症狀而就醫,確診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但到院3天後身亡,該名年輕醫師則在接觸該患者的11天發燒,確診為SFTS,而男醫師與患者體內的病毒屬於同一基因,確定人傳人感染,目前醫師逐漸好轉中。
日本當地疫調顯示,該名醫師在幫患者檢查時,僅佩戴口罩,未戴上手套,患者確診後,接受治療過程中,該醫師雖戴上口罩和手套,但沒有戴護目鏡。
事實上,「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在台灣相當罕見,疾管署2019年11月公布國內首例個案,患者為北部70多歲男性,常至山區活動,因發燒、嘔吐,多次至診所就醫,隨後病情嚴重,合併出疹及意識改變,11月3日送至大型醫醫院,住院治療。
醫院採檢後,通報疑似登革熱,11月6日疾管署檢驗登革熱,結果為陰性,經防疫檢驗人員細心探究及深入檢驗,11月13日晚間檢驗判定為SFTS病毒陽性,召開專家會議確認,而其病毒序列與日韓流行株相近。防疫人員在該名個案住家附近進行疫調,並未採獲到蜱蟲,研判個案登山時遭蜱叮咬。
在收到首例通報後,疾管署隔年(2020年)4月17日宣布,將「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列為第4類法定傳染病,臨床醫師發現符合通報病例定義者,應於24小時內通報。
疾管署表示,SFTS屬於蜱媒病毒感染,近年中國大陸、日本及南韓皆有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致死率約5%至15%,疫情多在5至10月,主要發生於山區及丘陵地區,主要病媒為「長角血蜱」。
蜱蟲不只會傳播SFTS! 疾管署提4大呼籲
蜱蟲俗稱「壁蝨」或「八腳怪」,常棲息草叢、樹林等野外環境,4月至10月為國內蜱蟲活動季節,蜱蟲可能傳播萊姆病、Q熱、SFTS等疾病,疾管署提出4大呼籲:
1.民眾不要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
2.至野外時,穿淺色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將褲管塞進襪子或鞋子裡。
3.衣物及皮膚裸露處,可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的防蚊蟲藥劑。
4.戶外活動後,應檢查是否遭蜱蟲叮咬或附著,若發現遭蜱蟲叮咬,使用鑷子夾住蜱蟲的口器,小心將其摘除,避免口器斷裂殘留於體內,並儘快沐浴更衣,以降低感染機會。
疾管署表示,如有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暴露史,以利及早診斷與治療,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長期服用安眠藥恐上癮 專家從安眠藥歷史揭常見副作用
▸埋葬蟲遭蟎寄生會對生態平衡造成威脅? 專家提出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