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服用安眠藥恐上癮 專家從安眠藥歷史揭常見副作用

3955
連慧婷 報導
長期服用安眠藥恐上癮 專家從安眠藥歷史揭常見副作用

【NOW健康 連慧婷/台北報導】專業藥師「藥博士 正藥說」在臉書貼文介紹人工合成的安眠藥歷史,原來古代的酒精就是最早的安眠藥物,隨著藥物精進,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BZD)藥物為目前最常使用的安眠鎮靜藥物,但須在醫師評估下服用,才能減少「耐受性」、「依賴性」等困擾。


安眠藥知多少? 專家解析安眠藥歷史


藥博士表示,19世紀最早的合成安眠藥為「溴化鉀」(potassium bromide)與「水合氯醛」(chloral hydrate),到了20世紀初,巴比妥類(barbiturates)藥物開啟安眠藥的全新紀元。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BZD)藥物問世後,因擁有更好的安全性與廣用性,迅速地取代了高危險的巴比妥類藥物。


藥博士表示,苯二氮平類(Bezodiazepine,BZD)藥物是安眠鎮靜藥物中的1個大家族,這類藥物通常在藥物學名中以-zolam或-zepam結尾,依據藥效持續的時間可分為短效、中效與長效。由於苯二氮平類藥物具有潛在的「耐受性」、「依賴性」、「濫用性」以及「社會危害性」,因此這類藥物的使用受到管制藥品管理條例的限制,被列為第3級或第4級管制藥品。


所謂「耐受性」是指在使用相同劑量藥物下,身體對於藥物帶來的助眠效果逐漸降低的現象,而「依賴性」則是因為在生理或心理上依賴藥品幫助睡眠,導致不吃藥,就很難入睡。


此外,長期使用苯二氮平類藥物,若突然停藥,可能發生反彈性失眠,甚至出現「戒斷症狀」,包括焦慮、厭食、頭痛、噁心等。若需停藥,建議依照醫師指示,採取漸進式減量,再逐漸停藥。


鎮靜安眠藥勿混用 隨意停藥也可能引發副作用


食藥署提醒,鎮靜安眠藥屬於第3、4級管制藥品,不可轉售或轉讓,而且使用鎮靜安眠藥時,應遵守醫師或藥師等用藥指示,並依醫囑定期回診追蹤,由醫師評估療效及副作用後,再調整用藥,切勿自行混用多種藥物。


此外,失眠原因多元,除了尋找原因、改變生活習慣,建議透過醫師診治後開立安眠藥。然而,若未在醫師與藥師指示下用藥,或者突然停藥,長期恐引發副作用,出現耐藥性及依賴性等問題。若用藥後,發現身體不適,如頭暈、頭痛、嗜睡、恍惚、焦慮、厭食、抽搐、夢遊等,應立即停止服用,並儘速回診。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肝癌前哨戰!每3人就有1人 醫:必懂「代謝性脂肪肝」
▸飛蚊症出現年輕化趨勢 眼科醫師曝收治年齡最小僅11歲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