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婦女節關心女性健康 克服尿失禁無創注射找回幸福

6566
楊芷晴 報導
國際婦女節關心女性健康 克服尿失禁無創注射找回幸福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今天是38國際婦女節,女性朋友們平日忙於工作與家庭,別忘了關心自身健康!根據統計,國人54歲以上女性尿失禁的盛行率為23.4%,約每4位婦女中,就有1位受尿失禁困擾,65歲以上女性更是高達3分之1。探究尿失禁成因,多與器官退化、生產傷害和更年期後荷爾蒙改變相關,遺傳和個人體質也是成因之一。過去採取傳統懸吊手術恢復期長且有術後併發症之虞,如今有新式無創「長效型尿道注射填充術」為改善婦女漏尿困擾,提供1項新的治療選擇。


尿失禁的類型又可分2種 以「應力性尿失禁」最常見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科微創治療中心主任洪滿榮醫師表示,多數東方女性因為害羞,或認為尿失禁是老化正常現象而忽視就醫,長期下來不僅影響個人衛生、限制社交範圍、工作表現,甚至夫妻親密關係恐失和。


洪滿榮醫師進一步分析,35至55歲婦女尿失禁的類型以「應力性尿失禁」最常見,主要症狀是在腹部用力時,例如感冒咳嗽、打噴嚏、大笑或提重物,甚至外出跑跳、運動時,產生不自主漏尿的情況;隨著年紀更大,還可能產生「急迫型尿失禁」,常見患者會抱怨想尿尿來不及到廁所,這是因為膀胱功能退化所產生膀胱過動的現象。


多數女性在懷孕期間和生產後,因為腹部變大、腹壓增加,身體荷爾蒙改變、骨盆底比較鬆弛,容易產生應力性尿失禁,產後經過坐月子調養,輕微漏尿情況大約6週會消失,若仍有持續尿失禁情況,建議應就醫治療,如果更年期前就有應力性尿失禁未妥善治療,年紀大可能演變為應力性合併急迫性的混和性尿失禁,治療會更棘手。


洪滿榮醫師指出,婦產科或泌尿科都有開設尿失禁門診,推展1日化診斷,藉由經驗豐富的醫師來判斷病史和症狀,進行婦科骨盆檢查和膀胱功能尿路動力學檢查,了解尿失禁的種類和嚴重程度,找到適合的治療方式。


應力性尿失禁治療方式選擇多元 無創注射填充術恢復快


應力性尿失禁的治療方式,包含物理性治療如骨盆運動,即一般人熟知的「凱格爾運動」,多由患者返家自行鍛鍊,成效不一;再者是藥物治療,例如:千憂解及三環抗憂鬱劑,若為停經婦女可搭配使用雌激素來改善,但藥物治療仍有限。如果保守治療無效,可以考慮手術治療,傳統的無張力性中段尿道懸吊術是最常見的手術方式,倘若不想開刀,可以選擇無創的「長效型尿道注射填充術」。


傳統懸吊手術是從陰道開小傷口,放入無張力懸吊帶至尿道中段下方進行支撐,傷口修復期約6至8週,假設患者咳嗽用力時懸吊帶會勒緊,防止尿液漏出,但是如果過度矯正,恐造成排尿困難的後遺症,甚至有些國家擔憂傷口癒合不良或慢性疼痛併發症不鼓勵使用。


洪滿榮醫師說明,新式長效型尿道注射填充術的成分是1種合成水凝膠,類似醫用玻尿酸特質,含水量97.5%,目前研究不易被人體吸收,經由內視鏡注射到膀胱和尿道接口鬆弛部位進行3至4個點填充,幫助豐潤並回復原始狀態,且術後出血少、恢復快,當天或隔天即可出院,併發症趨近零。


尿失禁治療朝個人化精準醫療 勇敢面對找回幸福人生


目前有醫學研究建議,對於漏尿症狀較輕微的患者且運動量需求較少,或是以居家生活為主的年長者,適合選擇長效型注射填充劑治療尿失禁,效期至少維持3-5年。也可於初次注射填充後半年至1年,觀察是否因部分改善而需要繼續注射第2、第3劑。另外,曾做過傳統懸吊式手術後症狀不幸復發也可選擇長效注射填充劑來改善。洪滿榮醫師強調,現代醫療準則朝向個人化和精準化方向,醫病討論有助於正確有效的醫療結果。


洪滿榮醫師曾收治1位36歲女性生2胎,長期過敏性鼻炎,打噴嚏會有漏尿狀況,因上班忙碌,無法配合到醫院接受電刺激或進行凱格爾運動訓練,最後決定選擇長效型尿道注射填充術,改善效果立即可見,配合2週內避免跑跳、劇烈運動、提重物和性生活,讓植入的水凝膠與身體組織進行包覆結合,定型不易移位,此外,也建議患者徹底治療鼻過敏,以減少腹部加壓機率。


洪滿榮醫師提醒,尿失禁常開始於懷孕生產,預防可從產前後照顧如骨盆運動的凱格爾運動做起,平時切勿過度憋尿,也要避免體重過重,不僅能減少三高問題,也能改善尿失禁,如果無法解決尿失禁困擾時,應勇敢尋求醫療解決,找回幸福人生。


# 首圖來源/洪滿榮醫師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醫療院所掛號費無上限? 衛福部提「1理由」不會亂漲
▸先擦藥膏還是乳液? 皮膚科醫師曝擦錯順序恐影響療效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