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曉彤/嘉義報導】餐飲業老闆小戴憑藉烘培好手藝,年僅22歲就擁有自己的店,但他從小飽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曾經全身30%皮膚包括臉部與關節處等等部位,均有大面積泛紅與紅腫。由於症狀嚴重,小戴經常接受高強度的類固醇治療,甚至1天需要吞下8顆,但藥物未改善症狀,反而讓他年紀輕輕就罹白內障。小戴後來在朋友介紹下,求診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經評估後接受生物製劑治療,約1至2個月搔癢感獲緩解,生活品質也提升了。
異膚搔癢感最難受! 症狀嚴重度區分很重要
小戴分享,自己出生幾個月就確診異位性皮膚炎,自國小起每天晚上皮膚搔癢難耐,感覺一直有螞蟻在身上爬,不僅睡不好覺、經常失眠,也因癢了就抓、抓了更癢產生惡性循環,早上起床時床單總是血跡斑斑。同時因皮膚大面積泛紅與紅腫,讓他常被誤以為天天喝酒,導致總得向旁人解釋過敏病情。
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種頑固性濕疹,屬於慢性發炎、反覆發作、不具傳染性的皮膚疾病,主要因免疫細胞的發炎反應所導致,且症狀恐隨皮膚障壁受損、外界病原及過敏原侵入,加劇皮膚發炎反應。患者最常出現嚴重搔癢、皮膚乾燥、紅斑與丘疹,及因反覆搔抓導致皮膚變厚變硬的苔癬化現象,尤其搔癢感總影響病友生活品質,不僅皮破血流,也增加感染風險。
賴寧生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前應先評估疾病嚴重度,目前異膚的評估工具為EASI,計算方式會依據病灶所佔之體表面積及皮膚發紅、浮腫、抓痕、苔蘚化的嚴重程度。以小戴為例,臨床評估屬於中重度異膚,使用傳統的類固醇藥膏、抗組織胺、免疫抑制劑等等抗發炎藥物治療,改善效果有限,因此予以具標靶治療特性的生物製劑。
▲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強調,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前,應先評估疾病嚴重度,再對症下藥。(圖/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中重度病患吃類固醇效果有限 接受標靶精準治療效果佳
關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賴寧生說明,臨床上會以類固醇與抗發炎藥物為原則,低劑量的類固醇能有效緩解異膚的發炎反應,若是長期且高劑量的用藥才需要謹慎評估。大家要注意的是不同種類的抗發炎藥物,藥效極限也不太一樣,應依據疾病輕重程度,及早採取對應的治療,尤其嚴重的頑固性或中重度異膚病友,更建議採取標靶精準療法。
對付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治療不僅要趁早,更要有效果!賴寧生解釋,生物製劑與口服小分子藥物等等標靶藥物就像精靈炸彈,能精準鎖定引發乾癢和發炎的細胞激素,防止免疫發炎反應進行,緩解中重度異膚急性的發炎、降低反覆復發的風險。
▲面對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及早採取標靶藥物介入,有助緩解症狀發炎、預防復發。(圖/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另外,免疫細胞具有學習的能力,即為「塑化理論」!若一開始治療中重度異膚,先給予抗發炎效果較差的治療,就像塑膠定型計畫,容易促使發炎細胞讓自己變得更壞;反之,若在塑膠還未定型前加以阻撓,就能改變過敏免疫的反應模式,達到精準治療、調整體質的作用,預防其他更嚴重的頑固型過敏病變。
賴寧生提到,目前健保針對12歲以上青少年與成年的中重度異膚,已給付多種標靶治療藥物,至於年紀更小的異膚寶寶與兒童,也有適用的生物製劑可選擇,在此呼籲病友們不要放棄希望,多與醫師討論,一起戰勝異膚。
# 首圖來源/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你是哪種肥胖型?如何突破減重停滯期? 專家完整解析
▸【專題】面對男女頭號癌症殺手別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