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好山好水就醫好遙遠 南迴基金會為偏鄉醫療找解方

6519
陳如頤 報導
台東好山好水就醫好遙遠 南迴基金會為偏鄉醫療找解方
▲南迴基金會於5日舉辦南迴診所開業記者會,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健保署長石崇良、醫事司長劉越萍、南迴基金會董事長李靜蘭、南迴診所徐超斌院長、公益大使鍾欣凌、楊力州導演等人出席。(圖/南迴基金會提供)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被喻為全台最美麗車站「台東多良村」,風景秀麗,許多旅客慕名前往拍照打卡,對於當地居民來說,雖是好山好水,但就醫卻是好遙遠,78歲宋伯伯罹患舌癌,每3個月回診,在妻子陪同下,先共乘打檔車下山,再搭乘公車或復康巴士至台東馬偕醫院,單趟路程就要1、2個小時,來回就要大半天時間。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公布「110年台灣執業醫師.醫療機構統計」,以每萬人口醫師人數比,醫療資源最豐富的地區為台北市,共有1萬1366名醫師,換算每萬人口有43.67名醫師、每平方公里就有41.82名醫師。而台東縣每平方公里只有0.09名醫師,兩者相差465倍。


為了故鄉部落民眾重就醫權益,「超人醫師」徐超斌於今年6月28日成立「南迴診所」,正式營運,提供定點門診與居家醫療等兩大服務,承接起南迴地區醫療重擔,把光照進看不到的地方。


南迴基金會於5日舉辦南迴診所開業記者會,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健保署長石崇良、醫事司長劉越萍、南迴基金會董事長李靜蘭、南迴診所徐超斌院長、公益大使鍾欣凌、楊力州導演等人出席。


「南迴公路長達100公里沒有醫院,你想像一下,從臺北一路往南,經過桃園、新竹到苗栗,沿途都沒有醫院!」,南迴基金會公益大使鍾欣凌在短片訴說台東醫療資源的貧乏。不少患者生病後,無法就醫,只能倚賴居家醫療,等著醫護人員上門,1名60多歲婦人這就樣待在家裡1年多,醫護人員推著輪椅,陪她出門時,竟感動到哭。


李靜蘭指出,該基金會創立初衷為「可近、即時、安全、平等、健康促進、共組醫療團」等6大目標,希望填補台灣東部醫療照護的缺口,滿足偏鄉基本醫療與長期照護需求,保障居民生命安全,與滿足當地醫療需求,提供最好的急性與慢性醫療照護。


南迴基金會執行長、南迴診所院長徐超斌表示,南迴地區人口稀少,大部分為老弱,貧苦窮困,想在這裡蓋1間略具規模的醫院,在現實經營上有極大難度和挑戰,因此南迴醫院籌設畫停滯多年,但10幾年過去,鄉親醫療需求仍在,「決定不等了,先讓醫護人員進駐,先成立診所。」


徐超斌說,「沒有放棄醫院夢想,只是先從基層開始做起。」南迴診所主責醫師為徐超斌,義大醫院支援1名醫師、3名護理師、2名醫務人員,預計就診量每月500人次。定點門診時間以週一至週五為主,週三下午僅有居家醫療服務無門診,週五全天為義大醫院醫師支援門診服務,徐超斌醫師進行居家醫療服務。


在門診部分,以家醫科中的內科、外科、婦科、小兒科基礎治療為主,若經診斷後需其他專科如心臟、腸胃等診療,將轉介至大武衛生所暨南迴線緊急醫療照護中心。若是重大疾病、緊急治療或手術等的急重症病患即轉介台東馬偕、台東基督教醫院、衛福部台東醫院診治,身心科轉至台北榮民總醫院台東分院進行治療。


健保署長石崇良致詞表示,南迴診所打開新的醫療模式,不僅是定點診所,更是居家醫療、居家照護、居家住院,醫院圍牆打開,深入社區。台灣面臨高齡化社會挑戰,健保署團隊將積極推動整合居家照護,與徐超斌醫師緊密合作,相信在南迴地區開創不同醫療照護風貌。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白內障成因除了老化還有這些 選擇人工水晶體大有學問
▸除老化、3C使用過度 這些族群也是乾眼症高風險族群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