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郁茹/台南報導】60歲的章先生患有痛風關節炎多年,每次發作都是到診所打止痛針,但隨時間進展,發作的部位越來越多,從雙側下肢的關節擴增到雙手手腕關節,且頻率不斷增加,後來因1次右手腕的痛風關節炎急性發作到急診就醫,他才了解自身病況需要長期使用降尿酸藥物控制,如果不治療恐提高罹患腎臟病風險,也因此出院以後,便定期到醫院的風濕免疫科門診追蹤治療,如今半年過去,章先生配合服藥下,痛風關節炎沒有再發作了。
痛風關節炎首次發作應注意 若輕忽症狀將越演越烈
痛風關節炎主要是因體內尿酸過多,導致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皮膚及肌腱等處。奇美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昭宇指出,這類病人一開始通常血液中的尿酸值會高於6.9 mg/dL,也就是罹患高尿酸血症,此時體內的尿酸會形成結晶沉積,隨著時間過去,當關節內的尿酸結晶沉積至各個關節內引起發炎,就產生了第1次痛風關節炎;若不妥善治療,大約在半年到1年半左右,會發生第2次痛風關節炎,之後每1次發作的間距就會越來越短。
關於痛風關節炎的症狀,陳昭宇透露,大多數人一開始發作的關節是第1腳趾的關節,第2常見的是足背,然後依序是足踝與膝關節。隨著時間演進,發作過的關節數量會逐漸增加,甚至開始出現上肢的關節發炎。部分病人甚至演變成慢性關節炎,反覆發炎,沒有完全緩解的可能,只是在大痛跟小痛之間輪續。
▲患者手腕處有紅腫情況。(圖/奇美醫院提供)
尿酸結晶除了關節內以外,也可沉積在肌肉、肌腱、皮膚,甚至內臟器官內,,陳昭宇說明,尿酸結晶增加會形成痛風石的結節狀物體,分布在關節、肌腱、皮膚、耳殼等部位,一旦痛風石破裂,將流出像粉筆灰狀的黏稠液體,其具有侵蝕的能力,可能會導致皮膚潰瘍、肌腱韌帶斷裂、軟骨硬骨侵蝕進而讓關節變形,嚴重的話會導致肢體功能障礙跟跛行。另外,高尿酸血症也會導致腎功能變差、尿道結石,並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與代謝症候群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有關。
治療痛風最重要的事 光靠嚴格飲食控制並不夠
陳昭宇表示,很多人認為血液中尿酸高,只要飲食小心即可,這並不完全正確。嚴格的飲食控制包含避免高普林的食物(如酒精類飲料、帶殼海鮮、動物內臟等)、充足飲水、避免飲用飲料店的含糖飲料等原則,儘管運動非常重要,但最多可以讓血液中尿酸濃度降低至1mg/dL而已。臨床上病人的血液中尿酸濃度往往超過正常值很多,因此對絕大多數病人來說,生活型態的調整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搭配穩定服藥,才能有效降低痛風發作。
有很多病人在痛風關節炎急性發作的時候,會去醫療院所吃藥打針,當下症狀緩解,就認為治療好了,不過一段時間後又再度發作。陳昭宇警示,以消炎藥物或者止痛藥物來治療急性關節炎的治療確實效果很好,但患者若是忽略了控制血液中尿酸濃度的重要性,關節炎仍會反覆發作,眾多的併發症也會隨之而來。
陳昭宇強調,生活型態的調整以及穩定使用降尿酸藥物控制尿酸才是治療痛風關節炎的根本。目前減少血液中尿酸濃度的藥物2個主要機轉,包含減少體內尿酸形成及促進尿酸經由腎臟排泄,臨床醫師會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調整藥物種類跟劑量,讓尿酸濃度達到治療目標(無痛風石的病人為6mg/dL,有痛風石的病人則為5mg/dL)。良好的尿酸控制,不只可減少高尿酸血症的併發症,還能讓急性痛風關節炎不再發生,而且原有的痛風石可逐漸縮小或消失,對病人的長期健康而言,才會更有保障。
更多NOW健康報導
▸男人也要注意末梢血液循環! 醫揭:勃起障礙影響性福
▸【全台護心大串聯】心絞痛、高血壓、高血脂講座報名